雨天下雨 作品

第六百零五章 橡膠種植園

    最後算下來,大楚帝國的人均糧食水平,羅志學估計撐死了也就兩百六十公斤左右的水準。

    而這個水準,是要餓死人的。

    當羅志學仔細瞭解到了糧食產量等問題後,就在看似一片繁華的作秀裡,看到了觸目驚心的情況。

    這也直接促使了羅志學改變了想法。

    而羅志學一改變想法,也意味著大楚帝國的國策有所改變,同樣也是羅志學下定決心耗費巨資進行黃河人工改道工程,擴大東南亞擴張並推行移民的主要原因。

    而這兩項,也分別代表著羅志學嘗試提高人均糧食水平的重要決策。

    對內,繼續進行開荒,擴大耕地面積,修建各類水利設施確保更多的糧食產量。

    對外,擴大糧食進口,不管是通過直接從土著手中進口,還是自己移民過去開闢糧食種植園等等,總之就是要弄糧食回來。

    如此也就導致了承順十三年十二月,這一年結束之後,大楚帝國頒發了一系列鼓勵移民的政策。

    以馬來半島上的帝國第一塊大面積殖民地‘北甲地區’為主,再加上曼谷地區、九龍府地區為輔,這些南洋地區的殖民地都是屬於平原地區,可開發耕地眾多,氣候良好,甚至可以一年三熟。

    大楚帝國之前接管了這些地方後,其實國內除了商人以及官方人員外,並沒有多少普通人去。

    現在,帝國官方開始鼓勵民眾前往!

    並敲定了數大鼓勵政策。

    首先是免船票,只要你願意去南洋,可以免費乘坐官方船隻前往,目前主要是乘坐海軍船隻前往,反正海軍三天兩頭跑南洋進行各種訓練和巡邏,順帶帶移民過去也方便,同時官方還準備搞一些專門的客運船隻,充當海外移民用船。

    其次到了地方後,免費分發一定數量的土地,並且免除農業稅三年,半稅兩年,免息長期貸款的方式提供糧種以及農具、簡單的住房,開荒收穫之前的口糧。

    移民們要做的就是收拾好家當,坐上移民船隻下南洋。

    剩下的,官方都給你包圓了。

    而官方付出這麼大的成本是為了什麼?

    為了降低國內的糧食壓力。

    同時移民過去後能夠在海外種植更多的糧食,而這些地方的糧食產量都很高,回過頭來又能向國內輸入糧食。

    這幾年大楚帝國就和暹羅王國方面展開了大米貿易,大楚帝國方面自然也能夠在自家的殖民地裡展開糧食貿易。

    一邊提高內部糧食產量,一邊增加海外糧食輸入,再加上儘可能的把增加人口向海外輸出。

    三管齊下,這就是羅志學給糧食問題定下的解決辦法。

    第一條政策的效果最大,羅志學估摸著等國內的基礎工程再搞一搞,過幾年後應該能夠把人均糧食提升到兩把八十甚至三百公斤的水準。

    但是要繼續往上漲,那麼就比較難了。

    在雜交水稻、化肥這兩大利器弄出來之前,畝產糧食數量很難再漲上去,哪怕國內持續開荒,讓耕地變的更多,但是國內人口也在漲啊……而且漲的還快。

    

    同時國內的可開發耕地也是有極限的,不是說什麼地方都能種地的,因此到了一定極限後,想要解決糧食問題只有三個辦法:多地、少人、進入現代社會。

    現代社會最有意思,到時候你都不用愁人口問題,因為人們會很自覺的降低生育慾望,這是現代社會的多方面綜合下來的結果,不僅僅是國內常說的房價問題,人家一票歐美髮達國家不存在所謂的高房價問題,但是一樣不愛生娃。

    這是二十一世紀後的很多國家的普遍狀況……

    人都沒多少,自然不用操心糧食問題了。

    多地自然是對外擴張……直接奪取海外領地自己種田可以,也可以通過殖民等方式掠奪海外糧食運回本土。

    少人,要麼是通過戰爭或其他事件或特定生育政策來降低人口,要麼是向海外輸出移民,總之就是要把人口控制在一定數量下。

    羅志學選擇的是對外移民擴張!

    既可以把國內剩餘人口輸出到海外領地,加強帝國在海外領地的控制,還可以獲得海外領地的糧食反哺國內。

    這搞著搞著,說不準全球都得變成華夏人的。

    一舉多得!

    於是乎,承順十四年初開始,隨著各項的政策以及準備工作逐步落實後,大楚帝國也開始了大規模的對外移民,由此掀開了一個下南洋的狂潮。

    徐東來就是其中一個。

    不過和很多因為吃不飽飯,抱著反正都是餓死,不如去海外博取一條生路的移民們不一樣。

    徐東來其實小有身價,是一個商人,他去南洋不是說為了移民,而是為了去做生意發財的。

    十多年前他其實也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子弟,不過他運氣好,早期就參軍征戰,參加過國內統一戰爭,等到承順八年的時候退役的時候,他已經是上士的軍銜了。

    並且在服役期間還參加過掃盲班,能夠讀書認字算數的那種,文化水平還算不錯,已經通過了高等小學歷考試,獲得了學歷證書。

    要不然他也升不到上士了。

    楚軍老早就在軍內展開掃盲教育,以軍官為主要老師,早期為了鼓勵士兵學習,同等情況下會優先晉升文化課優秀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