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六百零四章 帝國絕不裁軍

    價值就是這麼的貴,什麼,你說太貴不要?

    想得美,這可不是你能說不要就不要的。

    大楚帝國的士兵們,把槍口頂在你腦門上,你敢說不要?

    所以,這幾個東南亞國家找大楚帝國貸款玩軍購,都是很坑的……

    基本上大楚帝國就是把成本十兩銀子的軍械,作價三十甚至五十兩賣給他們,軍火買賣,這不翻三五倍,那還要意思說自己是賣軍火的?

    然後他們找財務銀行貸款以支付貨款,為此會背上六十多兩銀子的債務……這個債務還要百分之二十幾的年息……最後還款數少都要上百了。

    什麼,你想要提前還款,可以,但是提前還款也要支付合約期內的利息。

    為了保證還款,大楚帝國會接管他們的海關或鹽稅等稅收機構。

    當然,這些都是虛的,最重要的是,大楚帝國的龐大軍力就是這些土著國家還款的保障。

    不還錢,分分鐘滅你國。

    殖民帝國嘛,都是這麼的霸道而且不要臉。

    而通過這麼一折騰,大楚帝國在東南亞擴張上,哪怕是不算後續的市場擴大後的收益,僅僅是通過賠款,戰利品,貸款等方式就回籠了大筆資金。

    帝國的幾個大佬們,拿起算盤一扒拉,唉呀媽呀,扣除軍費後,竟然還賺了好幾千萬。

    這讓大楚帝國的高層眼都紅了……

    自從國內統一戰爭之後,這都多久沒有過這麼多的額外收入了……國內仗打完了,前明的宗室以及各種權貴們還有那些地主們,該抄家的也基本都抄完了。

    這沒了抄沒的對象後,就連稅務部那邊都是被迫裁員了……養著這麼多狗腿子也很花錢的,國內抄沒對象少了後,自然也要裁員降低收稅的成本。

    國內統一戰爭後,大楚帝國的財政主要收入,就基本侷限在常規財政收入上了,每年看似有大量的財政收入,但是開支也大啊,軍費和各類行政費用可是多的很。

    再加上那幾年大楚帝國還搞農業發展計劃,恢復民生計劃。

    如果不是早幾年積累了一筆抄沒收入,早就撐不住了。

    因此統一戰爭後期,其實帝國就已經開始開源節流,每年都高喊要削減軍費,哪怕是東擄戰役期間,都說要喊削減軍費。

    而等打完了東擄後,帝國高層終於是下定了絕對,毫不猶豫的對著軍費揮起了大砍刀,讓軍方不得不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陸軍那邊為了節省軍費,都是自己種田養豬種菜了……東北地區裡最大的屯墾群體是誰?可不是什麼外來移民之類的,而是軍方的屯墾。

    從這也看的出來,大楚帝國的財政情況其實也很緊張。

    看起來很有錢,承順十三年的時候,中央財政收入更是達到了驚人的一億一千萬楚元。

    但還是那句話,賺得多花的也多。

    軍費就好幾千萬,行政費用也是好幾千,各種基礎建設,比如官道以及各類港口等建設也很花錢。

    而防洪灌溉的水利設施更是個無底洞一樣,源源不斷地吞噬著帝國財政的資金。

    而這又不能停,甚至都不能削減建設力度,因為扶持農業,解決吃飯問題乃是帝國在多年前就敲定下來的基本國策。

    羅志學在國內統一尚未完成的時候,就已經喊出來了民以食為天的口號,帝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民眾吃飽飯。

    而要吃飽飯,其他什麼的都是瞎扯淡,就是要有足夠的糧食。

    而基於當代糧食進口比較麻煩,而且運費還非常昂貴,因此解決溫飽問題,最終還是要依靠自己。

    早在承順四年,那個時候帝國連北伐都還沒有開始呢,就已經開始施行第一次農業五年發展計劃。

    該計劃在承順五年結束後,獲得了極大的成果,而大楚帝國又順勢展開了第二次農業五年發展計劃。

    目標依舊始終如一:提高糧食產量!

    而大量的基礎水利設施,防洪也好,灌溉也罷,其實落到最後還是為了保障糧食的生產。

    以帝國目前的基本國策而言,為了保障糧食生產而動工的大量防洪灌溉工程非但不會縮減,反而還會持續增加規模。

    為了增加糧食產量,帝國方面,已經喪心病狂到準備主動對黃河進行改道了。

    黃河繼續奪淮入海的話,偌大的江北地區,乃至包括大片洛陽開封一帶的中原腹地都不能保障糧食的安全生產。

    年年小洪澇,三年大洪澇的情況下,能保住小命就不錯了,還談啥增加糧食產量啊。

    並且北方地區持續乾旱……這年頭還是小冰河時期呢,氣候極為反常,尤其是北方省份,動不動就來個乾旱。

    為此,帝國方面準備下定決心對黃河進行改道,一方面不讓淮河區域年年洪澇,另外也可以引黃河河水北流灌溉華北平原的耕地。

    而經過多年的實地勘察後,黃河改道工程已經正式在承順十三年秋天動工!

    按照計劃,黃河改道工程,後續會引黃河水進入山東大清河。

    這個改道,自然不是說隨便瞎搞,直接把黃河決堤就完事了,實際上需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