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五百五十一章 皇太極身死 8700大章

    在幾乎數不清的四十八斤、二十四斤、十八斤的榴彈炮轟擊下,那些為了抵禦實心炮彈而構築的城外堡壘,雖然期內也有壕溝和防炮洞用來抵禦榴彈炮,但是強度卻是遠遠不足。

    於是乎,這些城外堡壘內的守兵,大量死傷在楚軍的炮火之下。

    而且楚軍還多次作出步兵衝擊的姿態,迫使東擄守軍從防炮洞裡爬出來準備進行防禦作戰,但是往往這個時候,楚軍的炮兵部隊又回來一陣急速射……

    雖然這種急速射往往是利用九斤輕型榴彈炮,十八斤輕型榴彈炮以及九斤野戰炮所發射的榴彈炮為主,炮彈威力不算大,但是架不住楚軍裡的九斤級別的火炮多啊……

    這麼來幾次作勢突擊,實際上想要把敵軍騙出來進行炮擊的戰術後,這些城外堡壘內的有生力量往往會死傷極其慘重。

    等楚軍真正出動擲彈兵部隊對這些城外堡壘發起攻擊的時候,守軍往往已經死傷半數以上,而且全面失去了組織。

    失去了組織的敵軍,在楚軍的突擊部隊勉強和羊羔也沒啥區別。

    值得注意的是,在杏山城戰役裡,楚軍突擊部隊,也就是擲彈兵部隊除了採用手榴彈,以及步槍,盔甲,腰刀之類傳統武器外,還嘗試用了大量的遂發手槍。

    而且還是從騎兵部隊那裡臨時借過來的……

    因為早期手槍騎兵的糟糕發揮,搞的楚軍騎兵部隊如今對遂發手槍很不待見,師屬騎兵部隊裡的龍騎兵們,認為用下馬步戰用燧發槍就行了,傻子才跟你玩手槍對射……

    騎射騎兵們,覺得玩騎射的時候,手槍遠不如弓箭好用。

    至於近衛軍的胸甲騎兵和驃騎兵們,他們連火槍和弓箭都不用,玩的是直接策馬衝鋒,甚至為了保持衝鋒時的陣型,士氣們的勇氣之類的,近衛軍的這幾個騎兵團嚴禁士兵們在衝鋒的時候使用手槍,違者嚴懲。

    這一次遼西走廊的好幾場戰役裡,騎兵部隊基本都沒用過手槍,等到了錦州戰役的時候,近衛軍騎兵部隊為減輕負重,乾脆把配發的手槍都仍在後頭了!

    這一批騎兵用的手槍放著也是放著,於是乎經過協商後,就被步兵部隊裡的擲彈兵們給拿走了。

    擲彈兵嘛……人家自詡精銳步兵,啥武器都能用,也都能用得上。

    常規野戰的時候,擲彈兵玩線列,用火槍是一把好手。

    有時候一線的步兵指揮官還會讓擲彈兵散開陣型,部署在線列陣型的前方,因為擲彈兵們的槍法更加優秀,更勇敢,組織度也更高,哪怕是形成散兵隊形後,也能夠有效作戰。

    攻堅戰的時候,擲彈兵就會化身重甲步兵……直接穿戴一身重甲,然後拿著鋼刀,長矛以及火槍,手榴彈等各種武器玩攻堅。

    而遂發手槍這東西,他們覺得在攻堅作戰的時候應該可以用。

    因為攻堅作戰的時候,擲彈兵經常也會遇上同樣身披重甲的敵軍,這個時候冷兵器效果不大,往往需要火槍以及輕型火炮來殺傷敵軍。

    但是這些火器,在狹小,混亂的近距離戰鬥力侷限很大,所以楚軍的擲彈兵們就開始使用遂發手槍了。

    攻堅作戰的時候,帶兩把已經提前裝填好的遂發手槍,遇上敵人先開槍,然後再殺過去……

    遂發手槍雖然有限射程很近,但是近距離內殺傷力可是相當不錯,至少對面東擄人的盔甲是擋不住子彈的。

    遂發手槍在擲彈兵手中,首次用於攻堅作戰,表現的相當不錯,於是乎沒幾天,原本屬於騎兵部隊的遂發手槍,就一股腦被分發到了各擲彈兵部隊裡。

    這也算是大楚帝國遂發手槍,第一次在實戰中表現尚可了……以往的時候,那都是慘不忍朱,搞的高層都想要把遂發手槍全面撤裝了……

    同時遂發手槍在擲彈兵的優良表現,也是讓楚軍高層重視起來了擲彈兵在攻堅作戰時的火器裝備問題。

    現有的擲彈兵在攻堅作戰的時候,主要有遂發步槍,兩斤半野戰炮,九斤輕型榴彈炮這三種火器,其中的九斤輕型榴彈炮很不錯,這玩意其實就是專門為了攻堅作戰而設計、並裝備的,很輕,彈道彎曲,實用性很強。

    但是兩斤半野戰炮和遂發步槍就不行了,野戰炮這東西,就不適合在攻堅戰裡使用,擲彈兵使用的時候,都是直接拉上去當直瞄霰彈炮使用的……

    遂發手槍則是射速太慢,在短兵相接裡,敵人可不會給你開槍後第二次裝填的時間!

    現在的擲彈兵,迫切的需要一種在攻堅戰裡使用的單兵火器。

    第三集團軍已經向金陵方面報告,輕輕開發這種攻堅武器了,只不過一種新式武器從設計到測試再到生產,然後服役,這中間所需要的時間太長。

    至少,錦州戰役裡是等不到這種武器的了,第三集團軍的擲彈兵們打錦州,還是得繼續用原有的各種武器裝備。

    考慮到攻堅需求,各部隊裡的擲彈兵們開始苦練手槍槍法……

    承順七年六月十五日,已經完成了前期準備的第三集團軍,正式展開了對錦州的總攻!

    六月十七日,經過兩天作戰後,楚軍順利攻佔了錦州城外大小七座城外堡壘,這個過程裡至少殺傷了五千人以上的敵軍。

    六月十八日,楚軍開始對錦州城牆一線發動進攻,東擄守軍死傷慘重,多爾袞親自上城頭督戰,左手臂被彈片所傷。

    六月十九日,楚軍利用大量重炮,轟跨了東南方位的一段城牆,隨後雙方圍繞著此地發生激戰,楚軍故技重施,步兵衝擊間隙,採用榴彈炮急速射的方式造成東擄大量傷亡。

    激戰至下午四點許,楚軍徹底攻佔該段城牆廢墟。

    至此,楚軍已經是徹底撬開了錦州這個烏龜殼。

    而過去的數天幾天裡,東擄累積死傷已經超過萬餘人,甚至連宗室都死了十幾個之多,其中包括了一個貝勒,連個貝子!

    如果不是錦州已經被徹底的全面包圍,他們逃無可逃,而且城內多爾袞還在,甚至連皇太極都還在的話,估計他們早就崩潰了,根本就堅持不到現在。

    可惜,困獸猶鬥在楚軍的炮火面前也沒什麼用。

    六月十九日夜,楚軍和東擄人在夜色中持續激戰,等到天亮的時候,楚軍已經攻佔了幾乎所有城牆,東擄潰兵退往城內各建築。

    六月二十日,楚軍開始向城區挺進,準備肅清城內殘敵,結果入城部隊頻繁遭到敵軍依託各建築物的伏擊,左英哲一怒之下,下令部隊採取火攻。

    錦州城內的大火,燒了一天一夜!

    六月二十三日,楚軍再一次入城時,錦州城已經成廢墟,城內東擄殘兵已經不足三千。

    根據殘兵交代,皇太極、多爾袞等東擄重要人物,盡數葬身火場!

    可憐的皇太極,在遼西戰役剛開始的時候就因為中風而昏迷不醒,直到被燒死的那一刻都沒有醒過來。

    當日,左英哲再一次親自手書捷報,送往金陵城,並讓各部宣揚消息皇太極、多爾袞已死,儘可能打擊東擄殘部的軍心士氣,動搖漠南蒙古各部的抵抗信心。

    六月二十五日,得知錦州城破,皇太極等人身死後,豪格於大淩河堡,在數萬東擄將士的擁護下登基為帝,頒年號‘衛武’。

    次日,豪格率軍從大淩河堡撤離,朝著東北內陸腹地而去。

    同時下令遼東半島各部放棄遼東半島,向東北內陸腹地撤退。

    此舉,也宣告著豪格為代表的東擄偽清國,全面從遼西、遼東半島撤軍,把勢力縮回東北內陸腹地,其戰略發生了全面的轉變!

    而大楚帝國方面,也是在攻佔廣寧,蓋州等地後,把戰線推進到了遼河南部一線後,第九軍和第七軍,順利在遼河口一帶的娘娘宮成功回師,也是在八月中旬停止了繼續向東北內陸平原挺進的步伐!

    一方面是持續作戰數月,需要休整和補充,而另外一方面則是繼續往東北方向打,補給線動不動就數百公里的,在沒有做好完全準備的情況下風險太大。

    雙方的戰略轉變,也意味著在承順七年八月份後,大楚帝國和東擄方面的戰爭按下了一個暫停鍵。

    但是,這個暫停鍵定然不會持續太久,等楚軍方面休整完畢,並完成了新一輪攻勢的準備後,那麼就是楚軍殺入遼河腹地,攻佔沉陽城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