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五百二十二章 承順七年:大戰前夕

    整體上來說,只要葉爾羌汗國不滅,那麼西線整體局面都能夠保持,漠西蒙古那邊威脅最大的準格爾部就過不來。

    如此,西線,南線,西南線以及沿海地區,帝國的外部環境都是獲得了安全上的保障,不需要大規模動刀兵。

    如此,大楚帝國也就能夠集中力量把東擄人幹趴下了!

    為了更好的展開針對東擄人的戰役,同時也是為了進一步調整目前已經顯得有些混亂的野戰軍、邊防司令部,戰役司令部、省守備司令部等體系。

    具備濃郁地域屬性的,帶有地方名稱的邊防司令部以及戰役司令部被改組為集團軍。

    同時原本嫡屬於邊防司令部,戰役司令部的大量不具備機動作戰能力的乙等師等邊防兵力,被移交給各省守備司令部。

    從此以後,各集團軍將會專注於野戰,所轄兵力將會是甲等師或具備機動作戰能力的乙等師。

    而省守備司令部,則是專注於內部彈壓,邊防警戒巡邏,要地駐防等。

    同時互不統屬!

    這一個互不統屬,也有著防備地方藩鎮出現,平衡軍權的考慮!

    要是這在這個通訊交通不便利的念頭了,羅志學要是搞出來一個統轄所在地所有兵力的地方軍權機構出來,未來恐怕會造成大麻煩。

    基於未來更好的對外擴張,改變現在職權有些混亂的情況,同時也是為了制衡邊緣地區的軍權,避免一家獨大的情況。

    羅志學敲定了這個改組原則,根據這一方桉。

    陝甘邊防司令部被改編為第一集團軍,負責指揮陝西以及甘肅兩地內的各甲等師以及部分具備機動作戰能力的乙等師。

    宣大邊防司令部被改組為第二集團軍。

    東北戰役司令部則是被改組為第三集團軍。

    隨後在南方的四川,緬甸北部地區,設立第四集團軍,轄當地部隊,負責康巴地區的戰事。

    在雲南南部、廣西南部等地區,設立第五集團軍,轄當地野戰部隊,負責緬甸,越南等方向的戰事。

    在泛江南地區,設立第六集團軍。

    在湖廣河南地區,設立第七集團軍。

    各集團軍之下,設軍或直轄師、旅、團等野戰兵力。

    大楚帝國陸軍的二十七個甲等師,十八個具備機動作戰能力的乙等師,十五個騎兵旅、七個獨立的野戰或重炮團,將會分別編入上述七個集團軍。

    其中的二十七個甲等師以及十八個乙等師,按照目前所在地的轄區,所面臨的敵人或潛在敵人,以三萬到五萬人的兵力,兩個或三個師,再搭配若干騎兵,獨立炮兵團為基本原則,一共組建十九個野戰軍。

    根據這一方針,後續在這些方向如果發動什麼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時候,那麼就可以直接通過這六個集團軍對敵人發起進攻,而不用再和以往一樣,還得先和各省守備司令部,各軍進行協調,麻煩的很。

    在這一系列的改組當中,其實並沒有很麻煩,因為不會變動部隊駐地,任務,更不用說變動編制戰術這些了,變動的只是高層的指揮體系。

    羅志學只需要下發若干聖旨,調整高層指揮權基本就行了。

    這一次高層指揮體系的改組過後,大楚帝國在針對東擄的戰爭準備也是進入了最後的階段。

    承順七年春節,羅志學在新修繕完畢的金陵城皇宮裡,宴請群臣,而在宴席當中,羅志學再一次強調了收復遼東等區域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承順七年正月十八日,羅志學在金陵城皇家別院議事廳召開御前國防工業擴大會議,在會議上,羅志學要求工業部下屬各兵工廠以及相配套的國防企業,要充分發揮主動積極性,擴大國防產品的產量,確保國防產品的質量,要讓將士們用上好槍好炮,穿上暖衣,睡上好覺!

    承順七年正月二十三日,羅志學在金陵城皇宮別院的後花園裡召見稅務部、財務部的幾個主要官員,一邊遊玩賞梅之餘,羅志學一邊囑咐他們要做好稅收工作以及財政預算,交談中,羅志學說國庫裡的每一枚銅板,每一粒糧食,都是帝國民眾辛辛苦苦勞作所提供的,一定要杜絕鋪張浪費,能不花就堅決不花,要確保財政不出現赤字,更要做到隨時手中都有錢有糧。

    不管遇上什麼麻煩,都必須第一時間能夠拿出來足夠的錢糧解決麻煩。

    大楚帝國財神爺,天子的錢袋子,御書房參務大臣陳星凱當場表示:得以與過去數年抄沒所得頗豐,國庫一直處於盈餘狀態,同時經過去年和今年的民生恢復,國內農工商各產業恢復迅速,同時戰後賑濟款項開支下降,今年財政有望進一步擴大盈餘。

    本年度除了財政支出預算的各項支出外,財政系統已經預留了至少三千萬兩銀子的資金,隨時都能用於任何可能出現的意外。

    承順七年正月二十六日,羅志學召見禮教部人員,談及邸報的發展問題,羅志學要求禮教部要高度重視低保,尤其是面向所有人的大楚邸報的發展,要確保大楚邸報的內容積極健康向上,同時又不失趣味性,要成為一份讓民眾喜聞樂見,並向民眾傳遞健康價值觀的報紙。

    承順七年正月二十九日,羅志學召見大楚帝國糧食總公司的負責人,羅志學指示,糧食公司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確保糧價穩定,既要讓民眾都能吃的上,吃得起飯,也要讓農民們把糧食賣出一個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