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五百四十六章 國戰

    漠南蒙古根本扛不住皇太極的八旗大軍!

    而明王朝這邊,隨著崇禎上臺後,其對外政策發生了重大改變,以往的拉攏分化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強硬對外政策……

    朵顏三衛的前後變化,就是這一政策的典型體現。

    隨著和明王朝較好的林丹汗逐步征戰,試圖統一漠南蒙古的時候,一部分朵顏三衛的部落為了自保投奔東擄。

    不過那個時候,依舊有一部分部落是選擇中立或者投向明王朝……

    只不過崇禎君臣也許是誤判,也許是自大,又或者其他什麼亂七八糟的原因……他們竟然放棄了以往對朵顏三衛拉攏、扶持策略。

    於是乎,剩下沒有投奔東擄人的朵顏三衛部落為了自保,最後也投奔東擄了。

    崇禎實錄有記‘初,廣寧塞外有炒化、暖兔、貴英諸部。薊鎮三協有三十六家守門諸部。皆受賞。至是,中外迎上旨,並革其賞。諸夷已閧然。會塞外飢,請粟。上堅不予,且罪闌出者。於是東邊諸部落群起颺去,清遂盡收諸部而邊事不可為矣’

    彆著急,這一段話因為是東擄人編寫的正史,所以得仔細看,慢慢看。

    比如‘會塞外飢,請粟。上堅不予,且罪闌出者’光看這句話,你還以為明王朝很小氣,或者崇禎沒腦子,直接把朵顏三衛一腳踢到了東擄手中呢。

    實際上當時朵顏三衛已經分化成很多部分,其中一部分已經投奔了東擄,還有一些被林丹汗給征服了,還有一些保持中立,再有一些則是投奔明王朝的。

    明王朝在這個時期放棄朵顏三衛,實際上放棄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至於其他的朵顏三衛,早投奔東擄人去了……

    但是人家東擄人可沒寫這個情況……而是惜字如金,前說三十六家,後說諸夷。

    如此,當你看到‘會塞外飢,請粟。上堅不予,且罪闌出者。’這一段的時候,就會下意識的認為是朵顏整個三十六家……實際情況下,當時只有少量中立或偏向於明王朝的朵顏三位的部落找明王朝求援……結果被崇禎拒絕了。

    這一段‘於是東邊諸部落群起颺去,清遂盡收諸部而邊事不可為矣’就更扯淡了。

    咋一看,朵顏三衛是在崇禎拒絕救援朵顏三衛後,朵顏三位才投奔東擄的,但實際上早十幾年前東擄人就已經通過戰爭收復了一部分部落,又有一部分部落在林丹汗的逼迫寫投奔東擄自保……

    朵顏三衛最終整體投奔東擄,很大程度是受到林丹汗試圖統一漠南蒙古的緣故,和明王朝有些關係,但是關係也沒那麼大……

    說白了,明王朝末期自身難保,根本沒有足夠的能力決定朵顏三衛的整體走向,撐死了就是沒有繼續拉攏而已。

    但是不細究,光看東擄人寫的明史或崇禎實錄,你會得出朵顏三衛之所以投奔東擄,是因為崇禎太傻逼的結論……

    史書,尤其是後朝編寫前朝的正史,咱們得用懷疑、辯證的態度去看,不然的話,你看到的歷史,只是後朝想要讓你看到的前朝歷史而已。

    因為你所看到的文字,不說百分百,但十有八九都是缺斤少兩的,不同的文字記錄同樣一件事,那麼你所看到的東西就完全不一樣了。

    上面這一段東擄人編寫的崇禎實錄就是。

    怎麼說呢,崇禎雖然挺傻的,但是也沒傻到程度把整個朵顏三衛直接強行塞給東擄人的程度……

    就算他傻,他的臣子也不會這麼傻……

    這裡頭必然有著更加複雜的深沉次原因,只不過深究起來,足夠寫一篇幾十萬字的歷史論文了,有興趣的可以自行了解。

    不過從這段記載裡,我們依舊可以瞭解到明崇禎朝時期,明王朝對朵顏三衛的政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種政策的變化好壞,先不去評價,只說結果:天啟年間還作為明王朝東北屏障的朵顏三衛,在崇禎年間後,徹底從明王朝的僱傭軍變成了明王朝的敵人……

    東擄人不僅僅實力大增,而且薊鎮、密雲乃至宣大等地邊地直接暴露在了東擄人的兵鋒之下。

    東擄人後續繞道蒙古,從喜峰口殺入北直隸,就是明王朝經營朵顏三衛全面失敗的苦果。

    如此也就導致了楚軍殺入遼西走廊的時候,北方同樣也面臨著東擄控制下的朵顏三衛的威脅。

    這也是第三集團軍在北方部署重兵的緣故!

    在薊鎮一線,有第三集團軍麾下的第六軍,此時也朝著朵顏三衛的方向殺了過去!

    同時在遼西走廊的北側,第八軍也是沿著遼西走廊北側的長城向東挺進,基本上和那邊的第三集團軍主力之第一騎兵軍,第九軍以及集團軍直屬部隊,還有近衛軍部隊保持同一節奏。

    就是為了掩護南方主力部隊的側翼。

    整個東北戰役,可不僅僅是隻有遼西走廊南部攻打幾個關卡城池而已,而是一場波及數百公里的大規模會戰。

    遼西走廊這邊是主戰場,但是遼東半島方向還有第七軍,此時第七軍也已經做出了攻擊姿態,甚至襲擊了幾次東擄人,以威脅復州等地的東擄人,避免他們大規模調回錦州一帶。

    在薊鎮方向,第六軍東進,威脅朵顏三衛。

    在宣大乃至密雲一線,第二集團軍也是在土默特部的配合下,開始對漠南蒙古的東部諸部發動了攻勢。筆趣庫

    嫡屬於第二集團軍麾下的第二騎兵軍以及密雲方向的第五騎兵師等若干獨立騎兵旅、團,數萬騎兵已經在漠南蒙古東部區域掀起了大規模的征戰。

    整個東北戰場的覆蓋區域是非常大的,從宣大一線到薊鎮,再到遼西走廊,再到遼東半島,最後到高麗半島的皮島一線,到處都有大楚帝國將士的身影。

    大楚帝國為了這一場全面進攻,已經累計投入地面兵力將近三十萬,目前直接參與一線戰鬥的兵力就有二十多萬人。

    這還不算數以千計的各種大小運輸船隻,海軍的上百艘各類戰艦呢。

    也沒算上後勤部方面組織的多達數十萬民夫青壯、明軍降兵組成的各種運輸團、營

    大楚帝國和東擄人交戰的地方,可不僅僅只是在遼西走廊,更不僅僅只是在寧遠城一線。

    要不然的話,

    東擄方面也不會如此被動,連援兵都抽調不出來啊。

    實在是多線作戰,其他方向的兵力都被牽制住了,東擄人已經沒辦法抽調更多的兵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