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五百一十九章 工業和戰爭

    即便想要搞,商人們也不願意,因為收益太低,回本時間太長,他們沒這個耐心。

    就和那些槍炮一樣,軍隊的需求量是非常龐大的,而且要的非常急,動不動就是好幾十萬件的訂單,並要求限時交付。

    民辦企業自然也能夠投入巨資建設生產線,但是生產完了這一批訂單後呢?

    你要知道戰爭是不會一直繼續的,遲早會結束的!

    到時候軍隊的訂單大幅度減少,前期投入巨大的生產線就會出現產能空置的情況了,這樣也意味著收回成本遙遙無期!

    所以很多事,其實沒辦法依靠民間資本去搞,因為民間資本天然逐利!

    只能是依靠官辦資本去搞,因為官方資本不需要盈利,只需要完成上頭交代的任務。

    對此,作為帝國主人的羅志學也很清楚!

    他知道官辦企業的利弊,也清楚民間資本的利弊,所以他才會採取分化類的政策,比如讓官辦資本投資重工業為代表的一些企業;至於輕工業以及其他一些普通行業,比如說紡織則是給了政策後,就敞開了讓民間資本自己去折騰。

    除了這些因素外,大楚帝國大量推行官辦企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強行拉動工業需求,進而推動技術進步,工業發展。

    以軍方訂單為例子!

    火槍也好,火炮也好的訂單量都是非常巨大的,為了確保供應這麼龐大的數量,兵工廠就必須大規模的採用機械化生產,不然的話,依靠手工生產得生產到猴年馬月去。

    但是採用機械生產,前期投入是巨大的,並且前期的生產成本也會非常高。

    尤其是相對於手工生產而言!

    這年頭的人力成本很低的,哪怕是個資深熟練工匠也不過十兩銀子左右的薪水,普通工匠也就幾兩銀子而已。

    但是機械設備則是動不動就幾十上百兩的,尤其是一些大型或者是精密設備,更是動不動就幾千上萬的。

    之所以價格這麼昂貴,主要是因為研發投入比較大,同時產量也比較低,難以攤薄研發成本。

    此外生產也比較麻煩,一些設備裡所用到的特殊零部件,良品率極低,往往需要千錘百煉才能夠搞出來一件合格的零部件。

    比如說各種機床裡最經常使用的特種刀具,這破玩意的生產難度,對於當代的大楚帝國的基礎工業能力而言,還是太高了。

    所以前期大楚帝國搞各個工業區的時候,都是動不動就幾十萬兩銀子的往下砸!

    如此也就搞的,真要算起成本來,其實明王朝或東擄人生產的槍炮,其實比楚軍的槍炮還要更便宜。

    人家三四兩銀子就能夠生產出一支元年式火繩槍的彷製版本,但是楚軍自己生產基本要五兩多銀子。

    等到二年式燧發槍就更不用說了,早期成本二十多兩呢,哪怕是大規模生產後的現在,軍方的採購價也需要十五兩銀子。

    這個價格,對於當代的物價水準而言非常高了,換成東擄人那邊,恐怕是能夠造燧發槍了,估計也不會大規模生產使用,因為他們用不起……

    ——

    這年頭從商業角度來說,這年頭僱傭各種工匠手工生產火炮,才是最便宜的!

    但是這樣產能就會受到極大的限制,因為工匠的培養太困難,短時間內培養不了這麼多的工匠,因此產能無法提升。

    但是大楚帝國這邊,為了確保產能,大楚帝國卻是直接砸錢,搞官辦兵工廠,然後強行提升產能。

    同時這些過程裡,也強行認為製造了龐大的機械設備以及原料的龐大市場!

    進一步拉動鋼鐵、機械、採礦、船運以及其他眾多行業的發展。

    這一環扣一環,就直接強行的催生出來了一個龐大的工業市場!

    大楚帝國每年幾千萬兩銀子的軍費,可不僅僅是用來打仗的,同樣也是促進工業發展的巨大槓桿!

    軍備、基礎建設這兩大項可是最能拉動工業發展的利器,同樣也是刺激戰爭的利器!

    近代的很多戰爭,基本都離不開經濟危機,因為經濟危機後,他們往往會通過軍備或基礎建設等類似手段刺激經濟,大水漫灌之下,如果沒有殖民地等外界的低窪地釋放壓力,那麼基本都只能走上戰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