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四百三十九章 明軍最後的精銳

    處於同樣情況還有重炮團裡的八門十四斤加農炮,這種火炮本來是為海軍戰艦而研發生產的艦炮,後續也用於部署各沿海沿河炮臺,作為要塞火炮使用。

    身管倍徑足足有二十五倍之多,口徑達到了一百三十五毫米,採用青銅鑄造的火炮足足兩噸多,全炮還要更重一些。

    除了十四斤加農炮外,重炮團裡還有十六門九斤加農炮,這個九斤加農炮雖然口徑和陸軍的九斤野戰炮一樣,都是一百一十五毫米,不過炮管更長,身管倍徑達到了二十四倍,這玩意其實也是海軍戰艦上或要塞上用的加農炮。

    不過在東進戰役開始,陸軍方面就陸續把這些重炮用於攻城作戰,北伐戰役同樣也準備了一批這種重炮用於攻城,在揚州戰役,淮安戰役裡都發揮過不小的作用。

    北上的時候,這個重炮團被編入了第三軍北上作戰。

    這些重炮,是楚軍為了幽州城攻堅戰乃至後續可能的入遼東作戰而準備的。

    除了八十多門四十八斤臼炮以及二十二門重炮外,剩下的則是大批師屬火炮了。

    而這些師屬火炮,其實才是即將爆發的天津會戰裡的主力火炮,那些什麼重炮,大口徑臼炮看著威力大,似乎很牛逼一樣,但是這些火炮都有著缺陷。

    臼炮精度太差,而且機動力不咋地,射速更是非常的緩慢,除了圍城攻堅戰裡能夠讓這些大口徑臼炮,擁有足夠的時間慢慢裝填射擊,並進行幾乎毫無精度可言的覆蓋式炮擊外,在其他戰場裡能發揮的作用很有限。

    重炮倒是不存在精度差,射速慢這些缺陷,但是機動性實在太渣。

    在路況良好的官道上進行機動都還好,用多一點騾馬總能拉著走。

    但是誰家打仗,專門奔著官道去的啊……

    大部分戰鬥,尤其是野外會戰,那可都是在荒山原野裡,這些地方可沒有什麼成型的道路,你想要把好幾噸重的重炮拉倒前線,基本都要當場修一條路出來,然後再構築炮兵陣地開火……說不準前頭仗都打完了。

    這也是楚軍為什麼要把野戰炮和加農炮分的清清楚楚的緣故,彈重都是九斤,口徑都是一樣的一百一十五毫米,但是九斤野戰炮是編入師屬炮兵團,九斤加農炮卻是被編入了獨立重炮團。

    楚軍裡的九斤野戰炮,身管倍徑不過十八輩,並且因為倍徑小,膛壓也小,所以炮管要更薄一些,全炮重也就一噸多而已,而必要時候還可以把前導車裡部署的彈藥箱給拆下來,進一步減輕全炮重量。

    大幅度減輕的這種火炮,哪怕是在沒有成行道路的原野上,也是能拉著走的,頂多就是前面騾馬拉,後頭炮兵推而已……

    至於五斤野戰炮就更輕便了,只有十八倍身管倍徑的這玩意戰鬥情況下,才七八百斤重。

    平時裡如果不考慮騾馬的損耗,其實一匹馬都能直接拉著在平坦官道上行軍……在作戰的時候,哪怕前頭沒路,甚至要上山,頂多幾匹馬再加上幾個士兵後面推,都能直接拉著走……

    實在不行,多個炮兵們聚在一起,都能直接扛著走……

    再有就是兩斤半野戰炮,這東西在楚軍裡都已經不屬於師屬火炮了,而是屬於團屬火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