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冶工業基地

    別看五千萬斤摺合下來也才三萬噸不到,未來一億斤的預估產能也才六萬噸不到。

    這個數據對比後世,哪怕是近代時期都不值一提。

    但是你要知道,這會不是後世,甚至連近代工業革命時期都不一是。

    在工業革命之前,鐵產量可是非常低的,明末時期的鐵產量估計也就那麼四五萬噸,這還是全國所有亂七八糟的產量都加一起的數據。

    同時期歐洲等地區也好不到那裡去,甚至更渣……

    而大楚帝國光靠著一個大冶煉鐵廠,就能做到現在三萬噸的鐵產量!

    更別說,大冶地區裡其實還不止一個大冶煉鐵廠,這大冶煉鐵廠只是工業部直屬的官營鐵廠,而大冶地區裡其實還有一部分依舊保存的民營鐵廠作坊,這些作坊有大有小,出產的鐵質量也摻差不齊,但是彙總起來的話,估計也能夠有那麼個幾千噸的年產能。

    畢竟以前大冶就是湖廣地區,乃至整個長江中上游裡最為重要的產鐵,產銅基地,這地方的鍊鐵作坊多了去。

    後來大楚帝國對當地的鍊鐵作坊進行整合,也沒能說把所有鍊鐵作坊都進行了整合,因此大冶裡是有著大量民營的鍊鐵作坊的。

    而這些作坊的鐵產能,最終也會被大楚帝國所用。

    大量的鐵產能,這才是大楚帝國大規模製造各類武器裝備,同時還能有能力大量供應民間鐵製品的底氣。

    如今大楚帝國甚至對走私商人把自家鐵製品銷售到明王朝控制區的行為都是放開了不管,嗯,不僅僅不管,官方甚至都還支持這種行為呢。

    畢竟大楚帝國通過李家的豐和商行等商行,大量的採購各類戰略物資,包括硝石、硫磺甚至食鹽。

    而採購這些物資都是要花錢的,而且是要花大錢的。

    大楚帝國總不能說光花錢採購不輸出產品,那樣的話根本就撐不住。

    而湖廣本來有一大宗物資可對外輸出賺錢的,那就是糧食。

    但是大楚帝國為了自用,同時也是為了避免自家糧食被明廷所用,所以嚴厲禁止糧食出口,對任何膽敢把糧食外運的糧商,都會直接果斷的抄家滅族!

    糧食不能外運了,而靠其他一些零零碎碎的東西也不夠填補貿易逆差,如今有了價值更高,需求也同樣龐大的鐵製品,那麼也就能夠把這個貿易逆差給扭轉過來了。

    而同樣承擔了這種任務的還有紡織品,大楚帝國在襄陽,在漢陽搞了好幾個紡織工廠,其出產的棉紗、棉布除了自用以及湖廣境內銷售外,憑著質量穩定,價格更便宜已經開始通過豐和商行等商行開始流入江西,南直隸等地了。

    只不過現在的紡織品技術還一般般,也就是靠著大規模流水線生產提高一定的生產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這才能勉強拉低一些成本對外銷售。

    真說起來,其實大楚帝國的漢陽以及襄陽所出產的布匹對比江南地區本地的布匹也沒太大的優勢。

    而針對這一點,羅志學已經有了想法。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