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二百二十章 建國前夕

    等到保鄉軍最終掉頭殺到安陸城的時候,安陸城內的守軍已經只剩下區區兩千多人了。

    而這兩千多人也特別有意思,他們之所以留在安陸城沒跑,那純粹是為了等保鄉軍過來然後獻城……

    不僅僅獻城,這兩千多明軍還把城內諸多官員都抓了不少當成了投名狀。

    安陸城,不戰而下!

    對於這個結果,保鄉軍的諸多將士們已經是見慣不怪了。

    最近半年裡,保鄉軍已經是經歷過很多次明守軍不戰而降的情況,安陸城守軍不戰而降,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拿下安陸城後,這一方向的保賊軍卻也沒閒著,除了第三師所屬的第七步兵團受命帶領臨時整編的第五守備師駐防應山、安陸以及義陽三關等地外。

    第一師所屬的第二步兵旅、第一騎兵旅為核心的兵力則是追擊逃走的三千明軍去了。

    而事實證明了,這些人雖然跑得早,但是跑的還是不夠快,沒幾天功夫就被第一騎兵旅給追上。

    這三千明軍一看被追上了後,連象徵性的抵抗都沒有抵抗,直接就投降了……

    鑑於該部明軍的‘光輝’戰績,保鄉軍沒有直接對該部進行整編,而是先派遣了軍政部軍官前往摸底調查,最後得出結論:這三千明軍不具備整編價值。

    不是說他們身體素質差,作戰技巧差之類的,實際上能一路跑路到現在的這些明軍士卒,身體素質都不太差,作戰技巧也不差,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兵油子了。

    但是這些人連續多次不戰而逃,最後連抵抗都不抵抗就直接投降,長久以往已經讓這些士兵畏戰怯戰,見敵既逃的慣性思維。

    甭管敵人強弱,一聽到敵人過來了,他們的第一想法就是跑路。

    雖然整編過後,也能夠經過思想教育,加強紀律等方式把他們扭轉過來,但是保鄉軍一向來都不缺乏守備軍的兵員。

    外頭大把的降兵戰俘等著他們整編呢,這沒了降兵,也還有大量的流民青壯可以挑選,不差那麼三千歪瓜裂棗了。

    所以該部明軍,也成為了保鄉軍整編降兵歷史上,第一支成編制不接受整編,清一色被改為建築營、屯墾營或運輸營的明軍。

    不得不說,該部明軍也算是創造了歷史!

    隨著德安府戰事的結束,保鄉軍也完全掌控了整個楚北地區,甚至還把一隻腳伸進了川東。

    同時外部戰事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暫時平息,保鄉軍開始抽調部分駐防各地的兵力清剿楚北各地的殘留明軍乃至流賊,以加強對基層的掌控力度。

    九月三日,羅志學率領大批官員抵達漢陽,以便就近指揮南下各軍,為後續的渡江攻打武昌,為奪取整個湖廣而做準備。

    但是隨著戰事逐漸平息,保鄉軍內部卻是沒有平息,陸續有駐防外地的將領找各種藉口申請前往漢陽。

    而有的人到了漢陽後,更是死活懶著不走。

    為何?

    因為保鄉軍內部眾多人都在翹首以盼!

    他們盼什麼?

    稱帝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