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仨人 作品

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唐西域記

    唐軍可以沿著河流、湖泊,從七河河谷向西面的下游地區,一個稜堡一個稜堡的推進過去。

    如果草原部落派兵過來阻擾唐軍建設稜堡,那李世民還求之不得,因為草原騎兵會被吸引住,方便唐軍殲滅他們。

    如果草原部落不派兵過來,那唐軍將蠶食掉他們的草場、水源,沒有了草場和水源,部落自然會迅速衰落。

    這也是很多草原勢力的通病,興盛非常快,衰敗也非常快。

    因為他們經不起失敗,只要被敵人搶走牲畜和草場,那他們只能向其他地方逃亡。

    稜堡網一旦形成,草原騎兵又沒有辦法拔除這些稜堡,後果就是生存空間被唐軍擠佔。

    最後要麼逃向其他地方,要麼被唐軍消化掉。

    而李世民對於文教工作非常重視,他們明白離開中原的他們,如果不能守住中原文化,那幾代之後必然變成蠻夷。

    因此他必須拿出強硬的態度,借鑑了人革聯的拼音和簡體字,要求所有的治下之民必須學習漢文漢話,不會漢文漢話的人,都不允許當官,還有徵收額外的稅收。

    同時還拉上道門、沙門、儒門三家,要求所有人必須信是這三家中的一家。

    當然,李世民為了皇權,自然是主推儒門的。

    反正有非常多讀書人投靠大唐,他自然要好好利用這股勢力,讓其為大唐發光發熱。

    而草原部落的牧民絕大多數都是牆頭草性格,誰的拳頭大,他們就聽誰的。

    唐軍在西域的大開殺戒,不僅沒有引起激烈的反抗,反而讓這些部落的普通牧民迅速臣服。

    這讓李世民又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蠻夷果然是“畏威而不懷德”,用鋼刀火槍更容易讓他們聽話。

    而當李世民返回敦煌郡時。

    李靖也帶著3萬兵力,以及十幾萬移民,抵達了敦煌郡。

    對於李密、羅藝等人,李世民並沒有讓他們做大的想法,而寄人籬下的李密和羅藝也非常識趣。

    如果是在中原,他們或許會產生一些野心,但是在西域這種化外之地,就憑他們那幾千親信,哪怕是成功脫離李唐,最後也打不過周圍虎視眈眈的蠻夷。

    現在可不是內訌的時候,而是為了自己的性命,還有子孫後代可以繼續當人上人,他們必須團結在李唐的大旗下。

    經過討論之後,李靖帶著李密等人,前往七河州殖民。

    畢竟秦叔寶的戰鬥力還可以,但統帥能力可比不上李靖。

    羅藝則安排到徐世績手下。

    目前整個西域地區,被大唐設置為西域都護府,但是李世民對各地還進行細分。

    之前隋朝開拓的三郡,加上敦煌郡,設立為沙州。

    高昌等白山(天山)南部城市,以及北河(塔里木河)沿岸城市,劃分為山南州。

    而準噶爾盆地那一片,劃分為山北州。

    加上七河州,一共是四個州。

    但是李世民並沒有停下腳步,雖然李密、羅藝製造了幾百萬災民,可以拖住人革聯一年左右,但等人革聯消化掉現在的地盤,關中和巴蜀就會成為對方的目標。

    現在必須加快搬家,特別是那些工匠,必須全部遷移到七河州。

    至於普通百姓,除非主動願意跟著過去,不然李世民不想強迫,畢竟強行遷移百姓,那是在逼迫人革聯進攻大唐。

    特別是這幾年,人革聯的思想在中原各地快速傳播,很多百姓早就盼望著人革聯過來解救他們,又怎麼可能會願意跟著大唐去西域吃沙子。

    但是那些豪強地主、世家大族、沙門幫派,還是願意跟著過去的。

    畢竟不走的話,人革聯一旦攻陷關中和巴蜀,他們不死也要脫一層皮。

    這些既得利益者們,加上他們的親信親屬之類,估計有上百萬人。

    這並不是誇張,畢竟幾十萬唐軍的家屬就有上百萬人了,而李世民又模仿了秦朝的軍功爵制度,就是為了拉攏這些士兵和他們的家人。

    而李唐又聚集了中原各地逃亡過去的地主豪強,這些人都是拖家帶口的。

    現在李唐可以從中原帶走多少人,李世民等人已經在做相關的工作了,通過這一次移民,也可以摸清楚這些豪強的人口和財富。

    如果這個時候還不願意為國出力,那就在中原等死吧!

    反正有腦子的人,已經出錢出力支持李唐了,就是希望可以早點離開,前往西域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