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仨人 作品

第五百四十七章 正式化

    以每人10畝來計算,理想情況下,一年可以生產1000公斤幹稻穀(早稻),以及500公斤蠶豆(秋種)。

    而就算是每個人農民都是大肚漢,每年每人最多吃400公斤稻穀,平均應該在300公斤左右(單純吃糧食的情況下)。

    在這個計算公式中,農民人均富餘700公斤稻穀、500公斤蠶豆。

    考慮到天災人禍,農民至少會庫存一年的糧食。

    加上自然因素導致的糧食減產,鄭森設定的農民人均年糧食富餘量,大概在300~500公斤(包含蠶豆)。

    這一部分富餘量,就可以通過商品交換,從農民手上收購上來,通過工業農業的剪刀差,既保證了農民的溫飽和低稅收,又讓工業很多穩定的訂單,以及獲得大量的糧食,作為社會壓艙石。

    當然,鄭森也考慮到了天災連續出現的情況,這就需要龐大的戰略儲備庫,以及廣闊的糧食產地,和便利交通補給線。

    不過當前,人革聯只佔據胡逗洲一個地方,考慮的事情,只能侷限於江南附近。

    他和白玉樓、唐菲林等人,早就完善田畝法、農稅法、工商管理法、公企法,加上徹軍制,幾乎是環環相扣的管理系統。

    除了制度、經濟的轉變,鄭森對於軍事也異常重視,他知道胡逗洲被攻佔的事情,遲早要暴露。

    到時候他們將面對海沙幫的拼命反撲。

    因此戰兵人數被提升到1200人,這幾乎是胡逗洲的人力極限狀態了。

    不過因禍得福,隨著這幾年的天災人禍,島上的人口,主要是青壯年為主,老弱病殘沒有那麼多。

    白玉樓已經準備好了整軍計劃,但他並沒有太過於依賴這些新兵蛋子,而且海沙幫也不是正規軍,只是一群江湖草莽,他有信心可以解決對方。

    而且人革聯接下來,肯定要向太湖、舟山群島等地區擴張,增加控制區的戰略縱深,也是為了增強抵抗天災人禍的抗性。

    翻天覆地的改變,伴隨著旭日東昇,在這一片熱土上轟轟烈烈的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