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師尊 作品

16、文字獄

    “為師教你們發矇書,是定你們的性情,定其規模。等學完蒙學,再學習經學則會事半功倍,否則功於心利,與其這樣,還不如不學經學!”

    “經學雖是聖人之言,教化萬民,卻也是科考之書籍,亂用典故,觸犯忌諱,不僅惹人笑話,丟了為師的臉面,還有可能身陷牢獄之災……”

    徐秀才輕聲,意有所指道。

    白貴這時才瞭然,他自從入學堂以來的刻苦、踏實、少言,徐秀才都看在眼裡,所以才決定提前教他經學。

    也是,他本就是成年人心性,不似少年跳脫。

    一旦對比,差距明顯。

    經學是科舉之道,一旦學會經學,就有了參加科舉的資格。然而自清初以來的文字獄,導致文人墨客風聲鶴唳,不學無術的情況下,不僅會被罷卷,被官府從文章上摘取字句,羅織罪名,更有可能牽扯到性命之危。

    文人學士但凡在文字中稍露不滿,疑惑有譏諷時政意味,就興大獄,進行株連。

    “鹿兆謙資質不錯,可先生遲遲沒有教他經學,恐怕就是擔心他性格叛逆,語出不遜,可能會牽連到自己,所以遲遲不肯傳授經學……”

    白貴恍然大悟。

    人皆有自保之心,徐先生這也是無可厚非,怪不得他。

    就如一些老手藝人,傳授徒弟手藝的時候,往往會考驗三年性情,性情要是不合適,寧願死,也不願將手藝交到品行不良人的身上。

    雍正四年的“維民所止”案,就是一場科舉文字獄案,當時海寧人查嗣庭擔任江西主考官,所用試題用了《詩經》的“維民所止”一句。就有人說他居心叵測,“維止”意在削去雍正的頭(雍正二字去其上面的字劃,就是維止二字。)。

    恰巧,民間有傳聞說,雍正死後,首級不翼而飛,下葬時用的是金頭代替,埋在了易州的泰陵地宮。

    對了,這個查嗣庭就是金庸的祖宗。

    因此金庸在《書劍恩仇錄》裡報復雍正皇帝,說乾隆實際是漢人,他的弟弟就是陳家洛云云,意思就是雍正被人帶了綠帽子。還有在《鹿鼎記》裡,更是以“維民所止”文字獄案開頭,詳細寫了先祖查嗣庭的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