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各方表現

    藍玉這邊尋朱大福諮詢的時候,方孝孺也尋到了孔訥那裡。

    方孝孺是讀書人的種子,在讀書人之中頗有威望,孔訥即便是聖人之後對之該禮遇還得禮遇的。

    “方先生給儒生授課後,還要教授二太孫殿下之內有時間來在下這裡了?”

    方孝孺行事光明磊落,認為自己所為皆是出於公理,所為舉賢不避親,即便他現在是朱允炆的先生,在推舉朱允炆做這個儲君的時候依舊可理直氣壯。

    “方某過來是想與衍生公說立儲之事,二太孫為太子嫡子,是今當之無愧的嫡長孫,以宗法禮儀論,有即位之資。”

    若說資格,有這個資格的可不止朱允炆一人。

    孔訥邀請著方孝孺喝茶,隨之道:“秦王也為皇后所出,太子之後他為長,若論起來的話,秦王比二太孫更有資格吧?”

    朱標在的時候,其他藩王沒什麼非分之想,現在朱標不在了,諸藩王中動這個心思的人怕是不少。

    在這個問題上,方孝孺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孔訥出言,方孝孺隨之開口道:“秦王品行不端,封地百姓怨聲載道,太子薨逝之前巡視西安,秦王因行徑惡劣被招於京中反省,前不久才剛剛被放歸回去,而二太孫,寬仁謙恭,體恤臣民,友愛兄弟,孝順長者,有賢君之像。”

    朱樉打仗或許是一把好手,但在私生活上是差的很,隨便說其個人都要比他強上不少。

    方孝孺一番作比,孔訥直接反駁道:“若說長,秦王為長,哪有繞過叔叔傳位孫子的,更何況,主少國疑,二太孫不管如何,年紀還尚小,他怕是不足以一己之力擔當起江山社稷的。”

    孔訥對朱允炆的品行是贊成的,但在他這裡還是要以宗法禮儀至上的。

    理越辯越明,文人就是要找出一個又一個理由說服對手的。

    頓了一下,方孝孺道:“二太孫是年輕,與太子相比磨鍊是不夠,但若以賢臣輔佐便可締造出一個太平之世的。”

    賢臣輔佐發展到最後可就要功高震主了。

    孔訥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道:“方先生可否想過,若以二太孫為儲君,二太孫是否能可震京外封藩的那些王爺們?”

    朱樉再怎麼說,那都是藩王之首,也有領兵之才。

    若朱樉即位,朱棣絕對不可能輕易靖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