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幫我選上一百人

    “老吳,你回去記得告訴皇帝老爺子,即便只有三個月時間,但也不能一味賑濟,要以工代賑,這樣一來,在賑濟的過程中也是能為各地增加一些基礎設施,如城牆,水渠,堤壩之類的。

    千萬不能只賑濟,不讓他們幹活。

    人都是慵懶的,慵懶時間久了,只會惹是生非,橫挑鼻子豎挑眼找事。”

    對這些他可是深有體會。

    第一天,粥棚端出,那些流民他感恩戴德。

    跌二天,感恩戴德的少了,大部分流民吃的理所當然。

    第三天,有人開始橫挑鼻子豎挑眼,嫌棄粥稀。

    殊不知,這粥可不是理所應當該給他們喝的。

    最關鍵的是,沒了這些粥,他們就得餓肚子。

    朱大福出言,朱元璋點頭附和,他長於民間,自是瞭解庶民的各種毛病。

    這孩子施粥這麼久,遇到的麻煩怕是也不少吧?

    “咱不敢保證多長時間後讓他們填飽肚子,因而只能放任他們離鄉逃命,你既說三個月能讓他們填報肚子,朝廷倒是可組織他們回鄉,三個月時間,朝廷也可從其他地方調糧,保證他們的口糧。

    另外,再組織他們修渠,以保證之後的灌溉。”

    三個月若賣力修,也是可修不少的。

    之後,一邊修,一邊灌溉,能長多少莊稼算多少,能打多少糧食算多少。

    ...

    朱元璋本出來換個心情,想不到朱大福竟給了他這麼大一個驚喜。

    也沒吃完桌上的的飯,朱元璋便起身告辭了。

    “那就這麼說定了,咱去告訴皇帝老爺子,你來辦這個事兒。”

    這事兒也不是非他辦不可的,別人也是能代勞的。

    朱大福怕朱元璋為難,開口道:“我一介布衣,這事兒我怕也做不好,我寫一份具體細節,應由朝廷遣人組織種植。”

    朱大福願把這份功勞送人,朱元璋還不放心別人呢。

    “此事就這麼定了,咱馬上回宮給你擬旨。”

    老吳這官位也太大了吧,竟還能負責皇帝老爺子的擬旨之事?

    朱元璋走的匆忙,朱允炆只得匆匆跟隨。

    離開的時候,還不忘一個勁兒的回頭瞥著朱大福。

    這人腦袋是被驢踢了還是怎麼著。

    畝產兩千斤?可能嗎?

    ***

    回了宮,朱元璋去擬旨,朱允炆則去尋了黃子澄。

    “黃先生,什麼東西,至少能畝產兩千斤,多則能達上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