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宮 作品

第三千兩百一十九章最後一戰

 打敗不仁的不是仁,而是知識累積的進步,是科技的發展,是制度的革新,是生產力的提升。

 沒人會認為自己不仁,哪怕是強盜也一樣遵守仁義禮智信的遊戲規則吸引同夥,維持團隊,策劃作桉細節……

 大家都是仁的,那尺度在哪裡?這就是律師一直考慮的問題,仁在社會的尺度到底在哪?

 律師一開始認為社會應該以弱者的生存基礎為尺度,一個社會再怎麼差,也應該有弱者生存和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空間。可是國際財閥狠狠地給了他一巴掌,讓他知道沒人在乎弱者的生存,哪怕弱者提出了合理的述求。

 所以儒家一直在追求‘止於至善’,他們認為仁和不仁的標尺在於‘止’和‘不止’,也就是說君子是知道停止的,只拿屬於自己的利益,而小人是不知足的,會一直追求利益最大化。

 也就是說權利和義務的對等,這是儒家認為的標尺。可問題是權利和義務又是誰來確定的?就比如說長子繼承製度,根據‘止於至善’的尺度,長子繼承一切,後出生的孩子就只能喝湯了,這些弟弟都要接受這個命運,哪怕弟弟的能力比長子強大,也一樣不能逆天改命。

 可問題是這尺度誰定的?是命。就是因為長子先出生,這就是命。全天下的弟弟們表示呵呵,然後爭奪財產的事情就一直在發生。

 當然了儒家‘止於至善’只是個人道德層面要求君子不去傷害他人利益,但完全沒有約束力,於是漸漸地發展出了子產鑄刑于鼎,荀子,法家。用法律來規定每個人的義務和權利,但這一樣讓人不爽。

 韮木傑就認為地球上的一切規則都是保護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在地球的規則下,他就要受一輩子欺負。所以他喜歡彌留之國,在這裡,規則作廢,只要他比任何人都狠毒,就可以逆轉命運。

 他認為地球的規則就是小學生和大學生考同一道試題,試題雖然一直在那,可是大學生研究的時間更長,會的題更多,小學生肯定考不過大學生。

 韮木傑認為法律就是這道試題,而他就是小學生,欺負他的人就是大學生。雖然他們在相同的規則下,大學生經驗更多、實力根強,那小學生就很難出頭了,估計也就只能去欺負一下幼兒園的孩子。

 當然,這和彌留之國也一樣,老人欺負新人。其實小學生如果能接受到大學生的教育,大學生把經驗全部傳授給小學生,那麼大家就都一樣了。這也是杜蘭的價值變化的原因,小學生可以通過學習追平大學生,只要大學生不改試卷,不逃避教育小學生的責任,小學生還是能崛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