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中有個鬼 作品

第997章 不當皇帝了好不好?


  俗話說沒有耕壞的地,只有累死的牛。

  從閭城再度之後,李承陽讓大隊人馬先行,自己則帶著十三、岳雲等人一路遊山玩水,足足一個月後才回到長安。

  在長安待了不到半個月,又帶著一大群鶯鶯燕燕們去了萬花谷。

  走時還是初春,回來已入盛夏。

  長安城裡太他孃的熱了!

  這不禁讓李承陽想到了一個不記得從哪兒看來的氣候國運論。

  大概意思是說當大氣候偏溫暖時,農耕文明就能很快迎來盛世和輝煌,與之相反,當大氣候甚至進入冰河期,那農耕文明就會陷入動亂和衰落。

  這個理論很明顯是建立在氣候對糧食產量的影響上的,其中也有一定的道理。

  如今長安的天氣這麼熱,是不是意味著大氣候偏暖?

  那也就是說農耕文明的盛世要到了?

  大夏就是個農耕文明!

  至少現在還是。

  如今的大夏離工業文明還遠得很,更別提科技文明瞭,就算有阿諾和那臺三維塑模器的存在,這個過渡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但如今的大夏又確確實實是在大踏步的前進。

  整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都在李承陽那些國策的激勵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發展。

  而萬花谷還會時不時送些新鮮玩意兒去科學院,然後再由科學院推廣至全國。

  如今的大夏百姓都已經不用蠟燭了……電燈那玩意兒肯定還沒法兒普及,但現在長安城中家家戶戶都有煤油燈。

  煤油燈只是一個縮影,農具、織具、載具都在飛速的進步。

  這是李承陽早就已經預料到的事。

  大夏本身就地大物博,再加上北涼、扶余、百越、新羅、百濟以及花剌子,尤其是鐵州的豐富資源……

  有錢有資源,再加上阿諾腦袋裡存貯的那些知識技術和自己這個大暴君在國策上的全力支持,那發展起來不就是跟坐火箭似的麼?

  技術革新會帶來生產力的提高,當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催生出能適應它並推動它繼續發展的社會制度。

  也就是說,生產力水平將最終決定整個社會的組織模式和架構。

  這也就是常說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中學時就學過的知識,李承陽當然不會忘記。

  現在大夏就面臨著這樣的情況。

  李承陽覺得不出三十年,大夏就會完成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的轉變,其間肯定會出現很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