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問江湖 作品

第三十一章 太平錢莊


  大玄朝廷建立之後,首要任務是鑄造新幣。

  因為當時私鑄成風,劣幣橫行,導致流通混亂,折算繁瑣。若是能改革幣制,一則有利於民生,二則改善稅收,杜絕火耗。

  所謂“火耗”是指碎銀熔化重鑄為銀錠時的折耗,賦稅一律徵銀上繳國庫,把百姓交的碎銀熔化重鑄為上交的銀錠就有了火耗。

  時間一長,火耗逐漸成為官員斂財的手段。徵稅時加徵的“火耗”大於實際“火耗”,差額就歸官員了。大魏末年時,“火耗”不斷加重,一般府縣的火耗,每兩達二三錢,甚至四五錢。偏僻的府縣賦稅少,火耗數倍於正賦。雖然朝廷也發過禁令,但並不起作用,以後也就默認了。

  若是統一使用銀幣,不必重鑄銀子,便杜絕了“火耗”。

  高祖皇帝同意玄聖的意見,改換新幣從銀兩變成銀幣,也就是太平錢,沒有直接推行寶鈔,以存款憑據性質的官票替代。

  鑄錢一事,關鍵在於材料,也就是真金白銀的用料以及防偽手段,當時的太平錢莊只是一傢俬人錢莊,不過其相關技術堪稱當世之最,很難有人能與之相比,再加上其銀票也開始從存款和取款的憑據,逐漸變為交易所用,甚至被朝廷所認可,所以高祖皇帝最終同意了玄聖的提議,由太平錢莊來鑄造推行新幣一事。

  正因如此,太平錢莊從一傢俬人錢莊逐漸成為一個掌握了鑄幣權的龐然大物,同時負責制定相關貨幣政策,監管本土錢莊在中原、海外的活動,和境外銀行在東方世界的活動,有權任命下轄錢莊的輔理,地位甚至還要在戶部和度支堂之上。

  到了如今,太平錢莊名為錢莊,實則承擔了西洋人口中“中央銀行”的職責,由道門和朝廷共同管理,總共有七位輔理,三位出自道門,兩位出自儒門,一位出自朝廷勳貴,一位出自皇室,這七個人全都是身居高位的要人,每五年輪換一次,不過在沒有意外的情況下,七人都會連任。

  道門的三位輔理,分別是張無量、李長生、姚懿。

  僅從這三人的姓氏上就可以看出,這三人是何等身份,代表了道門內部排名前三的三大家族,其中張無量是張家無字輩,李長生是李家長字輩,都是各自家族中輩分最高之人,姚懿雖然不是姚家中輩分最高之人,但他是姚裴的父親,其地位等同於張家的張拘成或者李家的李無垢。

  七位輔理,職責各有不同,兩位儒門輔理只是負責監督監察,真正掌握財政大權的是三位道門輔理和兩位朝廷輔理,三比二,道門擁有著絕對優勢。在五代大掌教時期,三道悉數臣服,五代大掌教就掌握了太平錢莊,一切財政之令皆出於玉京。

  也正是在五代大掌教時期,太平錢莊的業務拓展到了整個東方世界,包括鳳麟洲和婆羅洲。

  維持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所需要的人手之多,可想而知。又因為太平錢莊橫跨道門和大玄朝廷的特殊性,使其自成體系,如同一個獨立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