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問江湖 作品

第二十章 司空錯

    司空錯拿著點燃了的捲菸,卻並不往嘴裡去送,問道:“進城的時候,沒受那幫道爺的為難吧?”

    之所以問道門而非問朝廷,是因為道門掌握了相當一部分原本屬於朝廷的職能,前朝大魏時,雖然設立有市舶司,但因為海貿不興,所謂的市舶司反而有些擺設的意思。

    不過在那個時候,還四分五裂的道門就已經開始大興海貿,除了西道門開闢西域商路之外,南道門、東道門、北道門相繼開闢了南海、東海、北海的海貿。當時的儒門號稱最大的地主,道門則霸佔了九成以上的海貿生意,擁有整個東方最強大的船隊,所以儒道之爭也被稱作海陸之爭。

    在這種情況下,大玄取代大魏之後,對於海貿的稅收等事宜,就不得不依賴道門,雖然大玄皇室和勳貴的前身就是北道門,可海貿的大頭卻是東道門和南道門,也就是今日的太平道和正一道。就如組建水師一般,沒有道門的配合,大玄朝廷很難有所建樹,所以雙方達成妥協,道門分出以戰船為主的半數船隊交由朝廷,是為三大水師的前身,而朝廷則將海貿稅收的大權交給道門管理。

    道門由市舶堂建立海貿稅務司,負責稅收、統計、郵政、浚港、檢查等。在這個基礎上,道門享受免稅或者減稅的優惠,每年的稅收除了維持開支的部分外,其餘全部上繳朝廷國庫。

    這也是道門和儒門最大的不同,儒門是藏於幕後,由儒門弟子入朝為官,操縱朝政,朝廷即儒門,儒門即朝廷。儒門嘴上高呼天地君親師,實則是肆意操縱皇帝,只要乖乖聽話,垂拱而治,一切朝政交由朝臣,便被儒門吹捧是千古聖君,稍有不合心意,便使其落水而死、火災而亡,死後還要被扣上昏君、暴君的帽子。到了後來,皇室與儒門的矛盾極為尖銳,皇室甚至不惜引道門勢力來制衡儒門,冊封以天師為首的五位道門大真人,甚至道門的地師徐無鬼本就是出身大魏皇室,這才給了道門擊敗儒門的契機。

    道門有感於儒門的前車之鑑,則是採取了合作的態度,一切都擺在明面上,分工明確。定好各自的分工之後,道門不去幹涉朝廷,朝廷也不去幹涉道門,這些年來倒是沒有太大的矛盾。

    這些貨物在走陸路進城之前,是先走了海路,又從海路轉水路,海路那邊都歸道門管,在這個過程中,市舶堂都要審核入冊,才予放行。故而司空錯有此一問。

    聽到他問起,管事掏出幾頁文書:“花費了些太平錢,就是走個過場,執事道士也沒怎麼細看,就隨便抽查了兩輛馬車,手續都在這兒呢,一樣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