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叫張德帥 作品

第201章 成品測試

    畢竟,三人已經兩天多的時間沒怎麼睡過好覺了,方舟和屈子業的身體還行,年輕,肝的數量夠多,可以抗的住高強度的科研生活,但胡文遠的身體可能不行。

    將其送回自己的辦公室,方舟來到崔元良所在的課題組內,立馬找來了三人,一同進入了無菌實驗裡裡面。

    三種多糖在經過酸洗鹼洗法之後已經面目全非,現在急缺需要模擬一下三種多糖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分解過程,確認其是否真的如方舟所涉及的那樣,具有高度可摺疊性,且易於消化。

    對食品中的營養素進行提取並測試的過程,三人十分熟悉,畢竟這可是西貝大學食品實驗室內科研人員的保留項目,多少從這裡走出去的人陸續進入了質監局等機構。

    方舟跟在一旁,像海綿一樣吸收著來自每個人的實驗經驗,迅速收集在實際合成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干擾項,這並不是一件多餘的事情,反而對以後的生產大有益處。

    很快,三人便將全部的測試完成,其中包括分解速度、分解後的甜度以及單位體積中的分子數量一一進行了測試。

    一項項數據出現在紙質報表上,方舟拿來看了一遍,並沒有發覺什麼不對,但屈子業拿到手裡看了一眼之後,驚訝的神色便沒有停過。

    在表現糖類分子消化速度上,有一項重要的參考數據,叫總體崩解值。

    這一項數據越高,代表此類物質的分解速度越看,也就是在人體內的消化速度越快,單位時間上升的血糖數量也就越高。

    本次實驗裡,除三種糖類以外,還對幾種常見的糖類物質進行了對照試驗,比如塊狀類農作物物中的澱粉、禾穀類農作物中的澱粉、市面上最常見的白砂糖(屬於蔗糖的一種)...

    這裡,三種糖類在以下簡稱為固糖,液糖和氣糖。

    實驗數據證明,在使用同等濃度的溶液進行測試之後,氣糖的總體崩解值要大於液糖,液糖要大於氣糖。

    加之對照組中的實驗可以得到以下的排序。

    氣糖>液糖>白砂糖>固糖>禾穀類農作物中的澱粉>狀類農作物物中的澱粉

    換算成人體吸收之後的單位時間上升的血液濃度,也同樣是如此排序。

    甚至氣糖的總體崩解值要搞出來三倍。

    方舟利用計算機模擬出來的分子結構,竟然超乎尋常的取得了令人驚喜的成就。

    雖然方舟不懂其中的原理,但大數據模型優化之後得到的結果,往往並不需要弄懂其原理。在智能算法的加持之下,這種科研過程更近乎於玄學,只需要設置起始條件和中間約束便能得到想要得到的結果。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解釋不通,穿越時空。

    在生物領域,也有類似話語。

    機制難尋,腸道真菌。

    腸道內有成千上萬種微生物(不僅包括細菌,還包括病毒,真菌和古細菌),他們重約2公斤,而人的大腦也才1.4公斤重。這些微生物中有多達2000萬個基因,它們為我們提供了20,000個基因所無法比擬的基因組衝擊力。

    連腸道內的研究都沒有搞明白,這三種糖類在人體中會造成的連鎖反應便是未來的研究項目了。

    眼下,已經證明了這三種糖類對人體的吸收有奇效,儘快搞定合成路線成為了更棘手的一件事情。

    而這,也是方舟請來屈子業的主要目的,對於糖類聚合酶的思路,這幾天在測試之餘,他也一直在梳理頭緒。

    其實類似的聚合酶實驗華科院內部早已開展,他也有幸參與了一二,但是眼下是三種全新的糖類分子,總體崩解值整體偏高,對於聚合反應也頗為不利,新型聚合酶必須發揮更大的作用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