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650 不是首長的首長(剛到家)

就這麼一個小小的政策,完全就是把“沙洲物流”從內河航運龍頭,朝著“霸主”的方向去培養扶持。

可這裡面是有底層邏輯的,張浩南跟兩江省以及中央,早有約定,“農村供銷合作社”最後一定會剝離,所以現在的扶持,其實也是在培養未來的農村市場。

換個企業,管你什麼互聯網還是金融,發個牌照給你就已經是大恩大德了,還敢有別的想法?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張浩南如果解決難題,上頭就會迅速給補償,反饋週期不會超過兩個月。

也算是小小的默契。

就像祥泰的建築公司、地產開發公司,今年陸續進京,除開賺點應得的辛苦錢,其實也有一點點“政治任務”在裡面。

張老闆的咖位到這兒了,只不過他行事風格太野蠻、粗暴,讓人沒辦法跟這種地位結合起來。

“二汽會不會更好一些?畢竟現在松江汽車的主要任務,就是創收。如果有技術應用方面的拓展,二汽可能會更好一些。”

姓蔡的總師是三機部出來的,在二汽有老朋友,正常來說,沒人會覺得在汽車上弄個風洞有啥意義,怎麼賺錢……那更是很難去想。

但這活兒既然是張浩南提出來的,就不會懷疑,如果自己懷疑,那一定是自己錯了。

蔡總師也想給老朋友送點福利。

“我在‘龐蒂亞克’上面,是有一些想法,但都比較偏小眾,而且算是車輛改裝行業,主要的車輛工程師和改裝技師,都在太平洋對岸。營銷上也需要時間,二汽來合作的話,倒是可以在大排量汽車發動機上試一試。”

“啊?”

愣了一下的蔡總師有些吃不準了,“張總,之前聽張司長說,不是往新型動力源汽車上發展嗎?怎麼會是大排量汽車發動機?”

“所以我才說是小眾啊,我是打算通過太平洋對岸的改裝行業,來做定製高端車,gm雖然沒打算賣給我發動機,但有個官方改裝授權正在談。如果談不成,就只能改裝一批大排量發動機,然後小規模銷售。主要是為了拉高‘龐蒂亞克’,然後從‘龐蒂亞克’衍生出新品牌……”

儘量讓人理解自己在說什麼,張浩南把後續一些方向都提了一下。

“改裝文化”本身,在中國是沒人吃這一套的。

中國版本的車輛“改裝文化”,祖傳下來的就一種,讓重卡變成“重載列車編組”。

就字面意義上的“列車編組”,什麼“百噸王”都是此類“改裝文化”的一個小小縮影。

舉凡帶點大平地的“煤都”,不管是哪一個,早些年都有好似火車一般的長龍,那氣勢碾死人跟碾死螞蟻沒有區別,沒人會發現,混煤粉裡面了,剷出來篩出來,那也確實挺難的。

至於那種“肌肉車”“性能車”或者“ponycar”“jdm”,再或者後來刷個這刷個那的德系操作,都是小眾中的小眾,賣不上什麼錢,能走量的,其實是輪胎、卡鉗外加“汽配城風格”的外包圍。

張浩南現在跟蔡總師說的,並不是這種,而是“高端聯名”,把北美的“車庫改裝公司”利用起來,讓死掉的“龐蒂亞克”重新活一活。

畢竟賣點還是有的,一個“龐蒂亞克·火鳥”就足夠了,利用現在的信息差,把衍生品牌格調拉上去即可。

換成別的車系,別的牌子,還真就未必有這種可行性。

但還是那句話,太小眾,短期內看不到啥大賺頭,二汽進來攪合一下屬實沒必要。

所以跟蔡總師溝通之後,也算是讓他明白了其中的區別。

“財神爺”不是萬能的,設計不出自己的發動機、變速箱,連底盤也無能為力,走量的東西賺不到那對於央企、大國企來說,那就是廢的。

就像高端蔬菜做成黃金價格,也賣不過番茄。

番茄、玉米、黃瓜、生菜……

隨便哪個走量的,在大公司手裡,那都是下金蛋的鵝。

但是,高端的東西不能沒有,大公司哪怕虧損也要維持高端產品,是為了品牌調性,可以在劇烈競爭時期,能夠全方位覆蓋全價格。

張浩南現在就是拉高品牌調性,哪怕車還一輛沒有,哪怕改裝的零配件還沒有一個,但以後衍生品牌或者說系列來走量,是可以有底氣的。

消費心理就是如此,張浩南也是順水推舟。

不過蔡總師略作思量,並沒有選擇放棄,而是表示跟二汽聯繫一下,可以適當地做一點小範圍的合作。

總院物流所的包所長一開始只是聽,並沒有插話,但討論到二汽的一些研發任務時候,他稍微打斷了一下蔡總師和張浩南的討論。

“張總,蔡總,我打斷一下。”

包所長推了一下眼鏡,然後道,“我記得張總名下那個高校電動車大賽,有電池快拆技術?”

“有是有,但還不具備商業化的可行性,現在的電池能量密度太低,幾個高校的化學實驗室也都是小規模製備,‘長弓蓄電池’的評估不太高。”

“但是電驅的適應性更廣。”

有一個反常識認知,那就是人們會以為電在極寒地區會不給力,但其實恰恰相反,可以說“電池”不給力,但是“電”,是全方位的優勢。

設備的冷啟動、保溫、恆溫、精度、穩定性……都是用“電”來兜底,上天入海都是如此。

而如果回到一個設備的系統工程,工程師但凡能用電傳的地方,那是絕對不會想用機械傳動的,當然動力源或者說電源的選擇,在前幾十年的核大戰陰影下,除了潛艇,很少會選擇蓄電池。

蓄電池不是個必要產物。

換成燃氣輪機、蒸汽輪機、柴油機或者汽油機來發電,那都是一樣的。

國內裝備生產環節在建國後沒二十年就做過大量原始數據對比,所以對“電”的執念和研究,絕非只是停留在普及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