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389 用五個億捐幾輛電瓶車

而三輪車、四輪車,競爭對手壓根就沒有想過這一茬,目標都是盯著民用市場呢,電機就只有一款通用型,沒有針對高爾夫球車、巡邏車、觀光車專門設計的電機。

“紫金科技”不一樣,因為老闆是個牲口,能隨時隨地流竄向建康的各大高校,所以在電機技術儲備上,是兩手準備。

一是研發儲備,兩江工業大學本身,加上建康航空航天、建康理工以及建康工業,感覺差不多的專利直接買下,有應用潛力的技術,則是直接成立實驗室投入研發,別的不敢說,哪怕是防水這一塊,“紫金科技”都是遙遙領先。

不是領先一點點,而是很多。

二是相關技術購買,主要是海岱沂水重工和兩江省彭城重工這兩家礦山卡車的電機技術。

礦山卡車本身就是電驅,油是用來發電的,所以在技術儲備上,絕非只有整車設計,在零部件應用技術儲備上,也是相當的豐厚。

有些技術可能看上去落後,但那只是在大型設備上,在機械設計中,一個通用型號的放大、縮小,都會有新的問題出現,當然,偶爾也會有新的驚喜。

“紫金科技”買來的技術,有的能用在電動車上,有的就不行,不過也衍生出了一些小眾的產品,比如兩噸的電動叉車,這是“沙城食品”“大橋食品”倉庫管理的應用需求,目前只是小批次試生產。

之所以小批次……沒資質。

基本等同於自己攢了自己用。

“紫金科技”目前產能就是努力攀上五萬輛並且穩住,這樣年收入至少就是五個億,而這,正是虞小龍為什麼開始努力奮鬥的核心原因。

可不是隻有怕被張浩南暴打,他是真的掙著大錢,並且乾乾淨淨。

奈何這點產能根本不夠看,因為今年開始就是長三角地區工資普漲的初段增速,企業遍地開花,通勤壓力和快速通勤需求簡直嚇死人。

擴大產能就是“紫金科技”現在的頭等工作,建康市國家計劃委員會給“紫金科技”的建議是爭取達到年產三十萬輛,這樣風險可控。

然而張浩南在“紫金科技”高層會議就只是豎起一根手指,然後說出了相當豪橫的一句話:我說個數,一百萬,產能往這個方向去做,散會。

什麼三十萬五十萬,這不是鬧麼。

重生的張老闆篤定長三角未來五年必須一年一千萬輛的產能,才能滿足各大城市的市場需求。

電動車未來幾年,基本都是供小於求的狀況,產多少賣多少,根本不愁賣,連小作坊自己攢的都能隨便賣,要到長三角地區年產量攀升到兩千五百萬輛,才算是全國市場基本穩定,這個階段就是開始拼營銷和特色技術以及解決方案。

別人敢擴的生產線張浩南也敢擴,別人不敢擴的生產線,張浩南還是敢擴。

重生的就是這麼硬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