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日子的又一天 作品

第1765章 專業判斷

“你們的這個尺子,何人所作?”毛玠指了指相里氏眾人當中隨手拿出來的尺子,頗為詫異的說道。

“這個嗎?貌似是從泰山那邊傳過來的,使用了一下,效果還行,也算是標準刻度了,除了最開始的換算有點難度以外,其他還是很簡單的…”相里氏相當隨意的說著,對於這種工具的白嫖,他還是很開心的。

沒錯,為了進一步推廣標準的度量衡,不管是長安的相里氏,還是南陽地區的張家,蜀中的李家等等,這些赫赫有名的家族,都收到了相關的新版度量衡尺。

有的人對他很看重,有的人無所謂,依舊選擇我行我素。

而作為最早跟隨過秦國的相里氏,自然知道標準化作業,是大規模製造和使用的前提。

而有了這種尺子,各地郡縣統一,尺度統一,即使不在同一個地方進行製造,也能夠完成部件的組裝。

相里氏在這一方面,更是十分的熟悉,而且掌握的速度極快,甚至對此頗為欣賞。

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把一些看似高大上高精尖的東西,將其精簡化,生產擴大化。

稟承的理念,就是將這些東西下放…

“尺子,對了,就是尺子,測量這一個床弩的標準,然後就能夠推斷出使用的尺子,長安城的大匠就這麼多,我就不相信,還倒推回不去啦?”毛玠當場就想到了不同。

雖說自從始皇統一度量衡之後,天下各地的尺子單位,開始逐漸統一了,但是具體的長度嘛,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尤其是對於一些頂級的大匠,那真就是我思故我在,人手一個自己的尺。

通過這種行為,熟練的大匠能夠更好的代換,靠著經驗就能夠等比例製出很多東西,同樣也能通過這種手段,充當一種防偽標識。

而這種看似最簡單的習慣性行為,也是一種能夠推導出結果的行為。

“應該不至於有大匠級別的人員參與吧,連裝都能裝反,這也能稱之為大匠?”相里季對於這樣的推斷有些不太在意,但還是根據床弩的比例,推導出了相關尺寸數據,並將尺寸數據交給了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