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509章 版本迭代

先後事後晉後漢北宋為主,算是地地道道的三家姓奴,也因此小日子過得是相當不錯,當時的吳越國君錢俶有錢塘王之稱。

五代十國時在江南地區有個吳越國,統治者為臨安錢氏,見風使舵的功夫可稱一絕。

汴梁城中的趙匡胤自是無言以對,所以也重新將視線和善的投向了趙光義:

長孫皇后奇道:

這層身份,給文瑩所著的《湘山野錄》增添了一部分的真實性,也是當時能夠大肆傳播的重要基礎之一。

這就好像三國時候孔融忽然跳出來說曹操偷了袁紹的小老婆一樣。

有名士作保,而且消息足夠勁爆,並且一琢磨曹公的秉性,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你說是吧?

在文瑩和尚先行恰到了第一口熱度的情況下,宋朝時期圍繞北宋初年這段故事也開始不斷有人完善。

宋神宗年間,直龍圖閣學士蔡惇寫了個《夔州直筆》也記載了燭影斧聲,並且信誓旦旦的稱這個給趙大算命的大仙兒實際上是陳摶老祖,這是1.0版本。

陳摶生年無法考證,只知道這個宋初的道教大佬自稱生於唐懿宗鹹通十二年,這樣算的話他在989年病逝大約活了118歲,人家既然說著玩兒咱們就也先信著玩兒。

1.2版本出現於宋仁宗年間,《楊文公談苑》一書則是稱這個大仙兒不是陳摶,而是正一教天師張守真,對趙大的算命也不是空口直斷而是神仙附體。

神仙附體啥的暫且不說,根據正史記載張守真這個道士死於1176年,別說早年給趙匡胤算命了,單單跟北宋開國的960年就差了足足216年,時間上的出入更大。

而往後更是版本迭出,南宋邵博寫《邵氏聞見後錄》時將這事收錄了進去,並鄭重註解此事摘自《太宗實錄》《國史·道釋志》《符瑞志》三部官方正史。

等到後來李燾編撰《續資治通鑑長編》時,乾脆將兩個說法合二為一,正式升級了2.0。

請神、算命、燭影、斧聲一個不差,要素齊全。

並且將文瑩最早記錄的“好做好做”四字改成了“好為之”,更加通俗易懂,也更加引人遐想。】

“那這到底為真還是假?”

聽了一長串的書名,趙匡胤已經有點暈了。

錢俶他知道,小名虎子,而且頗為乖巧,就比如此時對李煜的攻伐,錢虎子又是出人又是出錢糧,十分乖巧。

不過這樣一來等江南平定,這錢氏或許真的要成為錢塘王了,如此還需……

等等,趙匡胤輕輕搖頭,說什麼錢塘王,首先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自然是要問,他究竟是怎麼死的?

他是不太相信弟弟能手刃自己的,並不是相信什麼兄弟之情,而是因為他清楚知道弟弟有幾斤幾兩:

單手可鎮罷了,即便弟弟執斧,他赤手空拳也有信心將其打翻。

於是趙匡胤琢磨了一下,還是將希望放到了趙普身上。

趙普頓時有點坐蠟,看著官家的眼神沉吟了一下道:

“從這文瑩和尚能作宰相門客,以及後來者雖多有更改,但並未駁斥來看,或為真也。”

然後趙普便看到他左手邊背對著官家的趙光義目有哀怨之色,故而趙普沉吟了一下道:

“但再觀這多本後記者所言,皆以文瑩所言為本而無其他實據,因而這說法亦有偽託之嫌。”

趙普看到趙光義鬆了一口氣,臉上浮現了一些感激之色。

這個說法反倒是讓趙匡胤眉頭徹底擰了起來。

從腰間拔出新找的一柄玉斧在椅子上敲了敲,帶宋官家不滿道:

“那到底是真作還是偽託?”

趙普心裡的委屈簡直要溢出來,隨即幾乎是福至心靈道:

“此說之真偽猶未可知,但這陳摶之類道人則必有偽詐稱高壽矇蔽世人之嫌。”

眼看著官家果真陷入了沉思並未繼續追問,趙普也是擦了擦汗,直覺得這時間一刻一刻過得竟這般慢。

……

“莫非這北宋兄弟二帝,竟真兄友弟恭?”

長孫皇后倒是理得清關係,但如今知道穹宇之上並無神明後,對這般所謂的神仙記載也多了不信任的態度,故而覺得這兄終弟及或原本當是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