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388章 佛道攻訐

顧名思義,最初的佛教是比較重視醫方的,不僅有病例講解,還有治療方術,不少都是要比本土的更先進。

典型例子就如二鳳,若非天竺的郎中有名,李二鳳也不會死馬當活馬醫去試一試。

另外就是佛教的理論體系要更加完善,這一點古佛教能把古道教吊起來打。

古道教採用的是本土的幽冥認知,即靈魂不滅,死後入陰司,生活如陽間。

這套古樸的幽冥觀從漢代起就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便是“福德不一致”,即使是大儒上師也很難解釋為什麼惡人享福祿,好人空遭殃。

佛教就不說了,輪迴轉生咱們都聽過,這套理論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解決了上述的這個道教死穴。

以上兩點簡述就是,佛教的藥方更有用並且更會辯經。

也是靠著這兩個優勢,佛教才在古中國站穩了腳跟,並且填補了貴族階層中道教的空白,得到了官方力量的扶持。

咱們之前也講過,魏晉南北朝時期,儒釋道三家基本上就是處於一個互相抄互相辯經的境地。

比如西晉惠帝時,道士王浮作《老子化胡經》,試圖從根本上當佛教的大爹。

佛教不甘示弱,作《正誣論》、《清淨法行論》,稱孔子老子都曾在釋迦牟尼的菩提樹下聽課。

而到了南朝時,一個叫顧歡的道士更直接的撰寫了一篇《夷夏論》,主張華夷不兩立,指責佛教乃是西戎之法,來華夏傳教必然包藏禍心。

佛教不甘示弱,表示貧僧未必包藏禍心,但你們道教那是真的大逆不道啊。

甘忠可和張角的舊事被佛教重新挖了出來,再加上一些黑歷史,佛教直接給道教扣了一堆罪名。

凶逆、群妖、挾道作亂、左道惑眾便是當時的高僧對道教的稱呼。

而在佛道互相攻訐之餘,亂世的疫病依然橫行,朝不保夕的生活成了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顛沛流離的生活,民不聊生的現實,分離動盪的社會,這些都使得從武帝起儒家對個人強加的枷鎖急速鬆動。

就如後世常嘆的“國家不幸詩家幸”一般,這些因素相加讓民眾思想更加自由,創造力也更旺盛,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