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183章 河北養寶馬

侯君集縮在後面看著長孫無忌的背影無聲嗤笑。

這齊國公話裡話外的意思實在太明顯,不就是暗搓搓說:

既然那皇子治有問題,他齊國公那自是大唐的大忠臣。

可惜啊,當局者迷。

觀鄭仁泰、蘇定方、薛仁貴此類貞觀遺臣受重用,可見這皇子治是有陛下遺風比較念舊的。

結果怎麼唯獨殺你一個,而且還是令人遠赴嶺南逼縊。

能把外甥逼到這份兒上,可想而知這齊國公當時是如何恣行專權了。

反觀咱老侯,縱兵劫掠可能是對士卒管理不當,捲入謀反那更是可能被波及了。

陛下看看我,咱老侯才是大唐忠臣啊!

可惜李世民對兩人都沒空搭理,此時正在與房玄齡交代:

《晉書》趕緊開修吧,他已經不指望那個帝範了。

【大唐士兵戰鬥力不行的另一個原因是馬政的荒廢。

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一嘴貞觀年間一個不顯山露水的絕對功臣:太僕張萬歲。

隋唐交替時因為戰亂,隋朝的國馬基本被突厥搶了個乾淨,就留下來三千匹,被李淵遷到隴右放養。

後來李世民派了張萬歲管理馬場,這位一干就是一輩子。

直到貞觀結束,李世民給李治留的戰馬是七十萬匹。

這也是貞觀一朝唐軍戰力的根本保證。

張萬歲這哥們兒養馬的天分可見一斑。

然後這哥們兒去世之後,唐朝馬政也開始敗壞,等到玄宗接手時,僅餘二十四萬匹。

馬匹不夠的問題,高宗時魏元忠也上書聊過這個問題,最終給出的建議是取消禁馬令。

唐初時馬匹根據肩高分三等,最高者是大馬,其次是小馬,最下等是蜀馬,基本只能用來拉磨。

還是因為唐初馬匹不夠的問題,所以當時有限馬令規定大馬不得民用,只能軍用或者作為三品以上高官的代步工具。

魏元忠建議取消掉這條禁令,讓百姓也能騎乘大馬,這樣百姓有動力培養良馬了,官府再從百姓手裡收購就行了。

但關於這項建議,李治雖然通過了,但還是一貫的老毛病,不是給自己和老婆花錢的話那是一個子兒都不願意多花。

所以最終這項政策不能說沒啥用吧,只能說毛用都沒。

後來還是要“半生明君”唐玄宗給這條政策打了個補丁,給民間養馬者讓利,最終形成了唐朝開元時的獨特景象:

“徵人皆有私馬”

也就是說被召募的兵卒都是騎著家裡的大馬來的。

玄宗的政策很大程度是參考了漢文帝的復馬令,鼓勵百姓養私馬,並給補貼讓利,增加帝國整體的馬匹保有量。

這也是後來宋朝的“保馬法”屁用沒有的原因,漢唐兩朝的私馬就是百姓自己的,而宋朝的馬政說白了就是“民牧官馬”。

民牧官馬屬於一種強制攤派,而且所謂的補貼要等你交馬時根據馬匹成色而定,這種情況下被強制攤派的百姓自然也就隨便應付一下了事兒。

不過宋代養馬不行的原因也不止政策不行這一個原因,甚至可以說方方面面。

比如宋朝王禹偁寫了一個相當扯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