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178章 大非川

於是670年,來自西域的加急軍情送入了長安,瞬間成了整個長安城的頭條:

吐蕃將領論欽陵正式進攻西域,連克西域十八州、龜茲拔換城等地,安西四鎮已名存實亡。

被正面打臉的李治終於坐不住了,在四月份收到消息後當即就決定要出軍!

但是在將領人選的問題上,李治再次犯了老毛病,召宰相研究了一個又一個人選,研究了一個又一個方案。

等最終薛仁貴為行軍大總管領兵進入青海的時候,已經是八月份了。

初唐的氣候與咱們現在不同,而且青海也地處高原,本身就氣候詭異。

畢竟後來駐守安西四鎮的岑參也寫過“胡天八月即飛雪”,可以說八月之後冬季隨時都可能來。

並且,吐蕃的論欽陵所率號稱四十萬大軍,唐軍在人數上處於劣勢。

可以說從戰爭一開始薛仁貴就別無選擇,唯有以騎兵奇襲,速戰速決的打法,拖下去唯有必敗之途。

因此進入青海後,薛仁貴選擇跟關係並不和睦的副將郭待封談談心。

郭待封本身是忠烈郭孝恪之後,並且在滅高句麗時任李世勣的副將,認真算的話當時還是薛仁貴的上級。

無論比出身還是比履歷,郭待封對薛仁貴都非常不服。

於是薛仁貴只能勸郭待封以國事為重,並且苦口婆心的勸說:

我呢,冒著高反的風險去烏海殺敵。

你呢,給我守好輜重,等著策應我就行了。

率領精銳輕裝奔襲烏海後,薛仁貴在河口與吐蕃軍相遇。

薛仁貴當仁不讓縱馬破敵,唐軍斬獲上萬,繳獲的牛羊數以萬計。

喜氣洋洋的薛仁貴趕著牛羊斬獲回到烏海,並派人去郭待封那裡尋輜重。

結果讓薛仁貴大驚失色的是,郭待封壓根就沒聽他的命令,在他出軍之後就帶著兩萬人以及輜重在後面緩緩朝著烏海進發,意圖爭功。

而就在半途,論欽陵率二十萬大軍發現了這頭肥羊,一番激戰下郭待封拋棄輜重當場就溜了。

後繼無援的情況下烏海自然是不能待了,於是薛仁貴只能邊打邊退,退往大非川。

但讓薛仁貴吐血的是,他交代郭待詔築守的兩座營寨一根木頭都沒見到。

而在大非川,吐蕃軍完成了合圍,一番激戰後唐軍死傷上萬,薛仁貴在陣前與論欽陵議和後,方才帶著殘兵退回大唐。

此戰之後,唐軍從滅頡利可汗開始建立的四十年不敗神話也徹底破滅。

薛仁貴除名,革為白身,三箭定天山的神將也就此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