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何歸 作品

第四百二十章 燒了這些書

杜問春有些迷惑,不知祝新年找這些寫史書的人做什麼,難道是要給自己寫史列傳嗎?

“跑了也無妨,我們時間多得很,人手也很充足,多派些人出去找,務必一個不漏,另外已經寫好的史書都給我找來,一卷都不要漏下。”

祝新年目光深邃,沉聲道:“這個時期的史書太亂了,有些事情不該被後人知曉,我要重修史書,抹去那些不該出現的東西。”

歷代君王多多少少都修過史,這本也不是什麼大事,畢竟誰的人生是光鮮亮麗毫無汙點的呢?作為君王,總是想在後世史書中留下賢德之名的,所以修史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不過令杜問春疑惑的是祝新年不是君王,即使他名震千古,史書上能留下關於他的記載也不會太多,他要修史,還修的是燕國的史書,這行為就顯得非常奇怪了。

不過杜問春並沒有追問祝新年這樣做的緣由,要想在這些上位者身邊平平安安活下去,首先要做的就是閉上嘴,少問少說才是長久之計。

“明白了,我這就派人出去,總使大人還有別的吩咐嗎?”

祝新年搖了搖頭,接下來在薊城的日子是相當閒適的,王翦將軍和王賁將軍承擔起了所有攻城的任務,若是遇上某些城池的駐軍頑抗,祝新年就派一個先鋒官帶幾百臺高階機甲過去幫忙,機甲一到,再難打的城池也打下來了,全程無需祝新年操心,他只用每日坐著看軍報就行了。

一個月後,杜問春派出去的找人的將士們陸續回來了,燕國並不是一個特別重視文化的國家,所以除了宮中的史官之外,民間寫史的人不多,加起來才十幾人,被從燕國全境各地蒐羅了過來,連帶他們寫好的史書一起裝箱送到了祝新年面前。

雖然平時在書中沒少寫秦國安勝君征戰天下的事,但如今親眼見到了安勝君本人,那些寫史書的人竟都嚇得跪匐在地,不敢抬頭,更不敢多說半個字。

祝新年從隨行帶來的木箱中隨手撿了一卷竹簡,原本一卷竹卷寫不了多少字,但祝新年卻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了很多次,彷彿這不是燕國的史書,而是他祝新年的個人傳記。

他將手中那捲竹簡放到了桌案上,原本是很正常的動作,但竹簡與桌面接觸發出的“啪”的一聲輕響,卻讓跪著的眾人渾身一抖,有膽子小的直接喘不上氣來,兩眼一翻暈了過去。

不過即使是暈倒了,也沒有人敢來查看這人的情況,周圍的秦軍將士更是一動不動,完全不在意這些燕國人的死活。

祝新年連眼神都沒有給暈倒的這人一眼,他繼續從木箱中拿出竹簡,翻開查閱,然後拋到桌上,再繼續拿新的,看完之後再扔到桌上去。

這些史書記載的都是一些比較枯燥的內容,例如祝新年何年何月攻打了哪座城池、城池的守將是誰、守城軍有多少人、祝新年派了多少機甲多少士兵、用什麼樣的戰術在多長時間內攻下了該城池。

這種內容跟記流水賬一樣毫無意思,但春秋戰國時期的史書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只記錄客觀的東西,古板得就像公文一樣一板一眼。

不過這東西雖然無趣,可祝新年卻看得認真,只是苦了那些跪在地上的人,在祝新年身邊度秒如年,卻不得不等著祝新年將木箱中所有竹簡都看完,這煎熬程度簡直非常人所能承受,還不如跟那個暈倒的人一樣,兩眼一翻不受煎熬更輕鬆。

從清晨杜問春把這些人押來開始,一直到傍晚掌燈時分祝新年才終於看完了木箱中的竹簡,那些竹簡所記載的歷史都是祝新年這次攻打燕國時發生的事,宮中正史記載得比較客觀,基本都是事實,而宮外野史就各有花樣了。

有些野史上記載祝新年有一支超過十萬人的機甲部隊,這些機甲個個都超過五十丈高,一腳就能踏平山峰,燕國百姓在機甲腳下不過螻蟻,每次攻城死傷過萬,光是被機甲踩死的百姓就在長街地上積累起了一層骨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