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674章 空警200,和圓環工程

就在常浩南這邊尋思著要如何釜底抽薪,把夢想集團的基本盤給逐漸蠶食掉的時候。



秦省,南鄭。



隨著總裝車間巨大的房門緩緩升起,一架巨大的四發螺旋槳飛機在一輛解放卡車的牽引下緩緩從廠房中駛出。



飛機前半段跟一架正常的運8f運輸機並無太大不同,只是原來機頭位置的玻璃領航員艙已經被不透明的蒙皮所封死,最前端還多出來一個“小白帽子”,此外就是下方多了密密麻麻的十幾跟尖刺狀的天線罩。



但是從機翼部分開始的後半段機身上,卻高聳地矗立著一面差不多有三分之一個機身長的t字形陣面。



再往後,飛機的整個尾翼都因此而被加高,機尾下方也增加了兩片呈倒v字型的尾鰭。



雖然機體本身仍然是過去那副圓潤的模樣,但多了背上的一面天線之後,整架飛機竟然有了點張牙舞爪的殺氣在。



不消說,這自然是第一架完成改裝下線的空警200預警機。



實際上,空警200的基礎設計,尤其是其中t字天線和垂尾之間的耦合設計,常浩南在大概一年半之前就已經完成了。



跟金陵理工大學設計的遠程火箭炮,以及貴航工業設計的殲教9一樣,當時是作為torChmultiphysics內部測試的一個環節。



只不過,南鄭182廠這邊的技術底子確實有限。



他們的設計部門在幾年前還只是駐場設計室而已,最近才剛剛擴充起來。



包括作為空警200項目雙總師之一的梁紹修,雖然曾經也跟著常浩南等人完成過對運8新平臺的改進,但也基本就只有這麼一項完整的項目經驗。



再加上這個項目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以“備份”的身份而存在,無論是資金還是其它資源都不太充裕。



所以一直拖到如今的1999年2月末才正式出廠。



其實,說是“拖”到現在出廠,倒也並不完全準確。



畢竟當年殲7ii改殲7m這種幾乎不涉及氣動部分的變化,都用了差不多4年時間。



二運輸機改預警機畢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巨大改進,氣動、結構、供電等方面都要產生巨大變化。



就算其中最要命的天線尾翼耦合問題算是拿的現成解決方案,用不到兩年時間完成其它部分並把飛機給造出來,效率也正經算是可以了。



只不過最近這幾年,航空工業對於“效率”的認知,已經在某個人的帶領下出現了一些扭曲……



所以包括182廠自己,都覺得這個效率有點不太行。



好在,從今年年初開始,空警200所獲得的撥款突然增加了不少,上級也開始越來越多地過問起這個項目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