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571章 打破對日本的濾鏡,從你我做起

 ……

 對於車子裡面坐著的大多數其他人來說,這一段充其量也就算是個小插曲。

 看上去像是常浩南在得知此事之後,準備去刨根問底調查一下情況。

 另外,在這一輪機構調整中,冰軸集團並沒能被納入到裝備工業司的管理,而是直接成為了一家普通的地方性國企。

 所以,還有人猜測,是不是蘭新志或者丁高恆準備借常總的手,趁著模鍛壓機項目的勢頭進一步擴充一波勢力。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人都關注錯了方向。

 在今天的全部行程結束之後,回城的車上,顏永年專門找到了常浩南。

 他和後者之間更熟悉一些,也聽說過對方曾經協助幾家特種鋼企業和軸承齒輪企業開發過產品的事情,因此比其他人更容易看清楚其中的一些貓膩。

 “常總,我怎麼覺得情況好像不太對?”

 “去年的時候,我有幾個軸承研究所的朋友無意中提到過,說咱們國家的軸承產業突然進入了一個小爆發階段,還特地點名提到冰軸,在汽車軸承領域拿出了幾個不錯的產品……”

 “如果是冰軸集團用特殊手段拿到了別人的工藝技術,不太可能大張旗鼓地分享出來,以至於帶動一整個產業往前走吧?”

 他沒有在問題裡面直接提到常浩南的名字。

 畢竟,領導有時候可能會想要保持一些神秘感。

 “這樣的話,難不成還能完全是巧合?兩家企業開發出了非常接近的工藝技術,然後又湊巧在某一批產品的性能上非常接近?”

 廖新華的語氣中帶著疑問,顯然是覺得這種可能性不高。

 性能特徵這種東西有點類似人的指紋,雖然理論上有可能出現相同的,但實際上概率完全可以低到忽略不計。

 “當然也不會是巧合。”

 常浩南擺了擺手,把剛剛放倒的座椅重新調直,人也跟著坐了起來:

 “但你們有沒有想過另外一種可能?”

 顏永年和廖新華面面相覷,各自思索片刻之後,幾乎同步搖了搖頭。

 人的認知不會超過所處的時代。

 兩個人是這樣的反應,倒也正常。

 “兩個公司生產出來的產品,性能差異比正常情況下同一公司的不同批次產品之間都小,甚至能讓杭齒廠認為串裝進去都不會影響工作穩定性,哪怕用的同樣一種工藝,也根本就不現實。”

 “如果檢測報告上面的結果真像他們剛才說的那樣,那說明這些軸承不光是用了相同的生產技術,甚至根本就是同一條流水線上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