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440章 揚眉吐氣的一天!

 又過了似乎相當漫長的一段時間之後,才有第二個人反應過來:

 “常總,這是……成……成功了?”

 到了這一步,常浩南也不由得露出了一個笑容,同時從口袋裡掏出圓珠筆,咔噠一聲把筆尖按出來,在試驗記錄的最後刷刷幾筆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做完這些之後,他重新抬起頭:

 “不然呢?”

 能站在這裡的,包括操作人員在內,都是業內的專業人員。

 問出剛剛這個問題,當然不是因為看不懂實驗結果,而是單純的……難以置信。

 一個軸承,在面對不同的工況時,可能發生的失效情況千奇百怪,哪怕在相同的工況下,有時也會因為生產一致性的問題而出現不同的故障和損壞。

 在今天之前,甚至從未有人想過要用理論手段對一個軸承在全壽命週期中的工作狀況進行計算和預測,因為看上去實在是過於複雜以至於無從下手。

 但常浩南就去做了。

 不僅做了,還成功了。

 因此,在得到了他這個正主的肯定之後,實驗室裡面的人群終於爆發出了陣陣歡呼聲。

 從二十歲到五十歲的,從碩士生到教授,紛紛相互擁抱,抑或是振臂高呼。

 作為一個完全錯過了前兩次工業革命的國家,機械製造實際上一直都是華夏在科技領域最大的短板之一,但由於其高度依賴經驗的特殊性,又幾乎是最難以追趕的一個領域。

 這就導致華夏的機械領域在很長時間裡都處在落後-追趕-繼續落後的低端重複循環之中。

 相比於it或者金融,製造業本來就是個投入巨大利潤薄弱回本週期長的“苦逼”行業,而本就不高的利潤之中,大頭還要被歐美等國拿走,留給國內企業的,最多隻能算口湯。

 市場經濟時代,賺不到錢,大家自然沒什麼熱情。

 而行業如此,研究領域的情況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既賺不到什麼錢,又發不出高影響因子的論文。

 在某種程度上,甚至還不如未來的材化生環四大天坑專業——至少人家水論文容易。

 久而久之,整個機械領域,無論生產端還是研發端,就都成為了行業鄙視鏈的下游。

 作為從業者,他們過去只能接受這樣的現狀,但並不意味著願意接受這樣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