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258章 很高興認識你,徐研究員

 “好,我馬上準備!” 

 或許是由於受到測試大獲成功的鼓舞,郭林話語間也早就沒了上午剛過來時候的低落。 

 雖然地面測試的成功只相當於萬里長征走出第一步,但無論如何,這都算是個好的開始。 

 華夏過去並非沒有過研發電子戰飛機的嘗試,並且也在伊爾14、圖4和轟5的平臺上開發出過可用的型號,但總體上講都並不算成功。 

 一方面這些飛機上基本都只安裝了簡單的雜波干擾機,面對八九十年代的電子設備已經力不從心,另一方面這些平臺本身的性能不足而且目標特徵很大,難以與空軍的其它作戰飛機配合,因此都是裝備了少數幾架以驗證戰法之後便沒有了下文。 

 矛與盾永遠是相輔相成的,電子干擾系統的長期缺位導致了國內在反干擾領域的認識同樣不足,最終的後果便是被寥寥幾架ea6b用最簡單的注入式干擾生成大量假目標癱瘓了幾乎整個東部沿海地區空防,也就是“94華南空情異常事件”。 

 這次事件甚至導致我國一度考慮過從剛剛解體不久的俄羅斯引進一套完整的“國境”戰役級自動防空指揮系統,可以把隸屬於國土防空軍的幾乎全部武器整合進來,但終究因為成本太高而作罷。 

 在那之後,雖然軍隊強化了有關對抗電子干擾的訓練,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裝備體系沒有得到升級的情況下,能夠做的事情也著實有限,在隨後兩年的頻繁對抗中,儘管沒有再出過94年那樣的大亂子,但總得來說仍然難以招架。 

 而正如之前殲7攔截e8a失敗對於航空工業系統而言是一種恥辱一樣,對於幾乎生產了我軍全部主力雷達的電子科技來說,這種被人屢次玩弄的感覺也絕不好受。 

 他們已經期待能打一場翻身仗很多年了。 

 而這次,華夏將有可能直接獲得對標世界領先水平的電子戰設備。 

 不僅僅是可以給對方造成對等威懾。 

 更重要的是,在有了自己的矛之後,下一步便可以錘鍊更堅固的盾了。 

 試飛院的工作效率還是夠高的。 

 當天晚上,去電詢問的郭林便收到了回覆,表示他們已經準備好派出一架運8和一架圖154前往大校場機場,只要電科14所這邊完成準備便可以通知他們啟程。 

 “我發現今年航空系統那邊的效率比以往高了很多啊……” 

 有個明顯資歷比較老的工程師在聽到消息之後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