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216章 用光字母表的轟6改

 這個用人工噴水模擬結冰條件的思路倒不是常浩南的首創。 

 實際上,人類最初進行的結冰試驗,就是在地面上,靠一個架高的結冰噴霧塔製造人工冰霧完成的。 

 到了70年代的時候,美國空軍開始使用c-130運輸機改裝的結冰噴霧機,但受制於當時噴嘴的霧化能力,只能在200km/h速度範圍和1000m高度範圍以下進行試驗,因此大多數時候都用來測試直升機。 

 而常浩南設計的這套全新噴霧系統,則可以支持更廣闊的使用範圍,完全可以對螺旋槳,甚至亞音速的噴氣式飛機進行測試。 

 畢竟轟6飛個700-800km/h還是沒問題的。 

 所有人都馬上看出了這套東西的潛力—— 

 如果以後有了更大的運輸機,甚至可以把它搬上去,以獲得更長的噴霧持續時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過去自然結冰試驗只能看天吃飯的現狀。 

 要知道,過去美國之所以在飛機結冰研究領域一家獨大,就是因為他們每年幾乎有8-9個月都可以進行試飛,而其它國家都沒有這個條件。 

 “這架飛機是不是還應該有一套控制系統,通過控制流量和噴嘴的氣壓變化來形成不同直徑的水霧?” 

 氣象學專業的林國範率先拋出了自己的問題: 

 “沒錯,控制系統可以容納在以前的加油吊艙裡面。” 

 常浩南點了點頭: 

 “至於控制員麼……” 

 他看向黑板上畫著的示意圖,遲疑了一下: 

 “或許只能委屈他呆在原來尾炮手的位置了……” 

 早期型圖16/轟6的尾部有一個可以容納一個人的艙室,用於操作自衛炮塔。 

 轟油6上面取消了尾炮,但這個位置卻因為實在沒辦法利用而被保留了下來,正好可以容納噴霧系統的控制人員。 

 唯一的問題是舒適性比較差。 

 “這個型號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即便不考慮這次歐洲代表團的事情也一樣。” 

 懷國莫這次直接給出了一錘定音的決斷: 

 “既然是轟6改出來的,又是結冰測試飛機,那我覺得不如暫時定名為轟6j,小常同志覺得怎麼樣?” 

 “唔……” 

 其實照理來說,命名這種事情並不重要,隨便安個編號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