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06章 一個月,十二年(我爬起來了)

 看著面前的數據報告,和旁邊似乎仍然雲淡風輕的常浩南,閻忠誠下意識地轉過身,裝作若無其事地離開了控制室。 

 他不想讓自己的眼淚被太多人看到。 

 十二年。 

 崑崙發動機從1984年正式立項,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二年。 

 對於此前從未有過從頭開始成功研製一型航空發動機的華夏航空工業來說,要學的東西、要補的課實在太多了。 

 這個項目從一開始,就可謂命途多舛。 

 就連閻忠誠自己都已經記不清楚,這十二年裡他到底面對過多少個難題。 

 最開始,渦噴13發動機的3級低壓壓氣機和縮小的“斯貝”發動機的前7級高壓壓氣機組合在一起並不匹配,發動機只要一啟動幾乎立即就會進入喘振。 

 他們只好重新設計了壓氣機第四級,終於讓發動機能夠正常開始工作。 

 後來,因為渦噴14的渦輪前溫度相較於渦噴13更高,已經遠遠超出了渦輪葉片本身的承受能力,他們又不得不在高壓渦輪上第一次使用了主動氣膜冷卻技術。 

 由於沒有工程應用經驗,410廠在幾年的時間裡都無法造出帶有氣膜孔的合格產品,高壓渦輪葉片根部斷裂幾乎是那段時間裡閻忠誠噩夢的主要內容。 

 緊接著又是管路滲漏油、滑油中斷、加力點火成功率低…… 

 如果把這十二年的故事寫成一本書,那麼最合適的標題應該是《從零開始學習發動機設計和製造》。 

 可以說,整個渦噴14的研發歷程,就是從一個挫折到另一個挫折的循環往復。 

 起初,閻忠誠還會因為自己帶隊攻克了某個技術難題而感到振奮。 

 但很快,他就不再會有類似的情緒了。 

 因為一個問題的解決往往意味著更多的問題。 

 就好像在沒有月光和黑夜裡面摸索著前進一般,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想到這裡,閻忠誠嘆了口氣,靠在門口走廊的牆上,右手伸進襯衫的領口,摸了摸左側肩膀上的一道傷疤。 

 那是一次失敗的試車留下的。 

 在爆炸中飛舞的風扇葉片幾乎切掉了他的半個左臂,以至於直到今天,他的左手都沒辦法長時間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