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50章 搶人


市場經濟大背景下,由國企或科研院所自籌資金搞研發這種事情,在90年代已經不算什麼新鮮事物。

 
但對於航空工業系統來說確實還沒有先例。

 
畢竟研發一型飛機的所需要的花費動輒上億元人民幣,而戰鬥機又不像汽車家電這些商品一樣可以進入民用市場流通,拿去外銷還要考慮到國際關係的問題不能隨便賣,回本的難度很大。

 
因此普遍囊中羞澀的各廠所很難下決心拿出這麼多錢來冒險。

 
但是今天在場的大多數人都是技術出身,他們知道盧育英剛剛拿出來的這個殲7f改進型,確實風險很小,又很有市場。

 
實際上,後者剛剛提到的羅馬尼亞米格21槍騎兵,其換裝以色列制新雷達之後,配套的雷達罩還是華夏航空複合材料特種結構研究所設計製造的。

 
而這家研究所的所長就坐在第一排的位置。

 
就算是611所自己,也從近些年來殲7m的出口中嚐到了不少甜頭,否則也不會在殲7e服役之後,立即著手開發對應的出口型號殲7mg。

 
“盧育英同志,你能否估計一下,完成你圖紙上面這個型號大概需要多少經費和時間?”

 
一名來自黎陽發動機公司的專家首先打破了沉默。

 
“研究經費方面,估計在4000-5000萬元之間,至於時間,我有信心在一年內實現原型機首飛!”

 
盧育英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作為項目負責人,他早就已經思考過無數次這個問題。

 
本來,在沒有得到常浩南的幫助之前,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是8000萬元和2-3年時間。

 
但在去了一次京航大學之後,盧育英的信心跟之前已經完全不同。

 
這一次,場下安靜的時間比剛才還要更長。

 
足足十幾秒鐘之後,才有一個坐在第二排的人用有些乾澀的聲音問道。

 
“是人民幣?”

 
這個有些無厘頭的問題讓本來嚴肅到有些壓抑的會場氣氛驟然變得輕鬆了不少。

 
甚至從後面傳出了幾陣微弱的笑聲。

 
不過問出這個問題其實也有情可原,不管怎麼說,4000-5000萬元人民幣設計一架新飛機,哪怕是已有型號的改進型,聽上去也確實有些誇張了。

 
“當然是人民幣,而且這還是相對寬鬆的估計。”

 
“我看這個型號的設計應該已經接近完成了,那麼作為一種深度改進型,子系統方面有沒有需要我們兄弟廠所攻關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