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43章 新改型

 
“小常同志,我有點好奇啊,你既然在期刊上發表的文章裡有意隱去了一部分內容,那為什麼現在又這麼痛快地就拿出來了?”

 
盧育英微微抬起頭,看著坐在對面的常浩南問道。

 
“毫不自誇地說,我在這些工程文件裡面體現出的設計方法,在全世界範圍內應該都算是比較領先的,所以至少在短時間內,不能隨隨便便就讓外國人給學過去。”

 
這已經不是常浩南第一次被問到類似的問題了,因此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而現在既然是盧總師您親自來問,那我自當毫無保留,畢竟這些研究,本來就是為了能讓咱們華夏造出更好的飛機來。”

 
聽到這句話之後,盧育英原本微眯的眼睛猛地睜大了些許。

 
也不怪他感到震驚。

 
常浩南的這種想法,擱在20年前或者20年後都很正常,但在90年代中期這會,確實是相當稀罕。

 
沉默許久之後,盧育英點了點頭:“能有這種覺悟,不愧是小常同志啊!”

 
這句有些沒頭沒尾的話反倒讓常浩南有些懵逼,怎麼對方突然表現出一副之前就認識自己的樣子?

 
實際上,由於常浩南本來就知道盧育英的大名,因此二人在昨天通電話的時候,自我介紹都相當簡短。

 
再加上作為導師的杜義山今天又沒露面,所以就好像昨天的唐林天一樣,盧育英到現在也不知道常浩南的真實身份是個學生,他還一直以為對方是京航從國外挖回來的青年教師。

 
而在這種別人都搶破腦袋要出國的年頭選擇主動歸國,表現出如此高的覺悟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這才有了剛才那句略顯奇怪的感嘆。

 
……

 
盧育英畢竟對殲7飛機非常熟悉,並且在此之前就已經對下頜式進氣道設計進行了一些研究,因此只花了大概四十分鐘就看完了常浩南提供的這些技術文檔。

 
“小常同志,你這個設計的完成度……確實遠遠超過了我的想象。”

 
“盧總師謬讚了,雖然我對自己的進氣道/圓錐前體一體化設計方式非常自信,但真要說到飛機的總體設計,還只能算是開了個頭,很多細節都需要風洞數據進行完善和優化,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