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33章 這個成果,不能公開!(二合一)

 
旁邊的常浩南一直沒有說話,但內心卻已經喜出望外。

 
杜義山身為院士,雖然已經不再擔任一線職務,但影響力畢竟還是在的。

 
有他出面的話,603所方面還是有很大概率會選擇相信這個結果,並進行後續的一系列飛行試驗。

 
而一旦測試表明這個方法沒有問題,那身為其創造者的常浩南就必定會被注意到,至少可以參與新舟60的後續項目。

 
這相比於他最早計劃中的給劉洪波教授打下手,再慢慢接觸新舟60項目來說,進展已經快出不知道多少倍了。

 
“不過小常啊。”杜義山拽過一張椅子坐到了常浩南旁邊:“你的這個模型涉及咱們具體的型號設計,而且適用面很廣,在整個飛機設計,尤其是客機設計領域都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恐怕在短時間內都不適合公開發表。”

 
常浩南一愣。

 
“您的意思是……”

 
很明顯,杜義山剛才既然已經表示要親自去鎬京,那必定不是準備摁住這個成果不用。

 
因此唯一的可能就是……

 
“讓603所那邊先做驗證,如果能確定可行的話,會成為咱們國家航空系統的內部設計材料。”

 
杜義山摘下眼鏡,用衣角擦了擦之後重新戴上:

 
“只是這種內部材料,能看到的人就很少了。”

 
“沒關係杜老師。”常浩南笑了笑,用毫不在意的語氣回答道:“我之前就跟您說過,我認為咱們華夏航空人的價值,不是通過論文體現出來的。”

 
帶著系統重活一世,他怎麼可能滿足於博取一點學術圈的虛名。

 
想辦法儘快接觸到更高檔次的項目、獲得更多資源,幫助華夏航空工業,乃至整體工業發展走上快車道才是最優先需要考慮的事情。

 
論文對他來說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之前那個殲7的改進設計,說破天也就是個二代半水平的改進型,況且只是個課程設計作業,所以才需要利用期刊的影響力來讓別人看到。

 
而他今天搞出來的這個工程模型的意義和重要性則完全不同。

 
完全可以依託正在推進的新舟60項目,作為“先進經驗”被內部推廣。

 
這個份量可比一篇論文大多了。

 
要知道,這類可以得到廣泛應用的工程模型,即便是在波音、洛馬、羅羅這樣的大公司,也絕對是不會隨便對外公開的秘密。

 
至於家底沒那麼厚實的華夏航空工業,就更得保住這為數不多的絕活了。

 
聽到常浩南斬釘截鐵的回答,姚夢娜看向他的眼神中多了一絲明悟。

 
旁邊的方振則是低下頭,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至於杜義山則只是拍了一下常浩南的肩膀,微微點了點頭。

 
他當然能看出來自己這個學生在說話時絕無虛情假意,況且這已經不是對方第一次做出類似的表態。

 
在1993年的時候,金陵大學第一個提出了博士畢業要發sCi論文的硬性要求,隨後其它學校也迅速跟進。

 
到了1996年這會,已經逐漸開始形成那麼一股唯論文論的風氣了。

 
當然,從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角度考慮,這不能說是個壞事。

 
但像是飛行器設計這種沒那麼容易產出論文的工程學科受到影響還是難免的。

 
而在這種背景下,常浩南能有這種覺悟,就更是顯得十分難得了。

 
滿意之餘,杜義山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或許可以讓這樣有能力而且立場堅定的學生提前參與一些項目。

 
也算是給華夏航空工業注入一些難得的新鮮血液。

 
不過在那之前,還是得先讓603所先驗證一下常浩南這個模型的正確性。

 
否則說服力恐怕是不夠。

 
想到這裡,他從口袋裡掏出一串鑰匙遞給了旁邊的夏天:

 
“小夏,你去我辦公室拿幾張軟盤來,把電腦裡面的工程文件拷貝進去,我明天要用。”

 
工程無小事,就算他已經身為院士,也得拿出足夠的真憑實據才能讓603所方面放心。

 
夏天的動作飛快,沒用幾分鐘就拿著一個軟盤盒回來,然後坐在電腦前面開始拷貝資料。

 
雖然一張軟盤的容量只有1.44或者2.88mB,但它的讀寫速度更低,一般是十幾到二十kB/s,而且還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