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鵝踏雪泥 作品

114. 轉業回鄉 三人合作

    但在購買過程中,紀竟遙從朋友的口中知曉了,現在還能有糧流出來的地方也就只有他老家新明縣和其他幾個縣城。

    於是在到達市裡的第三天時,他乾脆帶著東西坐著運輸隊的車回到新明縣。

    許久未踏足這片土地,看著眼前的一切紀竟遙熟悉又陌生。

    他剛滿18歲時就去了部隊,在部隊待了8年。這8年縣城變化並不算大,甚至還沒公社來得大。

    紀竟遙乘坐樂水公社的驢車,沿路看去,發覺新明縣的情況確實要比市裡好許多。

    “小遙你這次回來是不走了對不”問話的是李天河,也就是蘭白的丈夫,他是特意來接紀竟遙的。

    “大概是不走了吧。”紀竟遙道。

    他家裡只他孤零零的一人,因為當年的一些事,對家長也沒什麼感情。

    走不走,其實還不確定,但在機械廠沒走上正軌時他不會離開。

    兩人到達樂水公社,到公社後引來許多人的注意。

    只是卻也沒多少人追到紀竟遙家去,畢竟當年的事兒大夥都還記得。

    當年公社裡不少人對紀家的孤兒寡母不僅沒給幫助,還因為這家是外來人口,落戶分地被當地人覺得是佔了自己利益的事兒鬧出好些矛盾。

    可以說,紀竟遙的老孃雖是病死,但其中也有兩三分村裡人的責任。

    畢竟部分人天天冷暴力人家,紀竟遙他媽出門洗個衣服都得被人明裡暗裡的陰陽怪氣。

    而她又是個心思敏感,體弱多病之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下來,能撐到紀竟遙16歲才去世就已經很不錯了。

    現在那些人得知紀竟遙回來,不免有些心慌害怕。

    這還是不曉得紀竟遙被分配去了機械廠,要是曉得,非得怕得睡不著覺。

    當然,一切都影響不到紀竟遙,此刻他正把布綁在鼻子上,擼起袖子做起家務來。

    雖說以後沒想住在大隊裡,但在機械廠建起前還是得湊合湊合的。

    不遠處,看到紀竟遙的楊大姨還是微微有點心動的。

    主要是在楊大姨眼裡紀竟遙長得很不錯,身高可以說是鶴立雞群,足足比站在他身邊的李天河高出一個多的頭,得有一米八幾吧。

    人也壯實,不管有沒工作,工作如何,反正那身板下地幹農活是足夠了。

    關鍵是臉也還行,濃眉大眼神清氣正,比較合她這種長輩胃口。

    但楊大姨搖搖頭,還得再看看。

    還是那句話,太單薄了,沒個親兄弟姐妹也就算了,堂表兄弟姐妹也沒有。

    在看重血緣親戚的楊大姨眼裡,這是一個大缺點。

    高樹村。

    楚沁準備上山了,楚嬸兒昨兒晚上來說今天到山裡挖陷阱,楚沁閒著也是閒著,去就去唄。

    她單獨上山的話要帶的東西挺多的,又鋤頭又是刀,還有木棍和麻袋。

    總之就是一大堆,有時連空間揹包還得空出兩個來。

    但和楚嬸兒楚小叔上山,楚沁帶個鋤頭跟殺豬刀去就差不多了,吃得飽飽的,揣上兩雞蛋便往山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