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一盤菇涼 作品

第742章 金獅獎 功勞與華語電影

    ps:求推薦票,求月票,求訂閱,求頸椎快點特麼好,我特別想更新!!!天天僵著脖子坐在家裡……

    “侯孝莧名揚威尼斯,《悲情城市》榮獲金獅獎!”——《東方日報》。

    “華語電影幕後推手——電影人,吳孝祖!”——《天天日報》。

    “羅東奉獻影帝級表演,《悲情城市》鎖定10月檔!”——《成報》。

    “國際三大獎,華語齊全!”——《大公報》。

    “灣灣新聞局十年磨一劍,《悲情城市》折射灣灣電影新起航!”——《東方日報》。

    “華語自己的小津安二郎,一部獨居風格的平民史詩。”——《電影雙週刊》。

    1989年,9月11日。

    威尼斯電影節在利多島excelsior酒店的戲劇大廳落幕!《悲情城市》成為最大的贏家,一舉摘下了電影節含金量最高的金獅獎,與此同時,侯孝莧也成為華人電影史上首位獲得此殊榮的電影人!

    一舉正名!

    港島媒體瘋狂吹捧的同時,內地新聞報紙也在兩岸關係新格局的時刻進行了新聞報道。

    當然,

    島內媒體才是真正的狂歡!

    “亞洲電影時隔四十年終於獲獎,《悲情城市》摘奪金獅獎!”——《中時晚報》。

    第一個報道消息的是《中時晚報》。前世也是《中時晚報》的記者第一個獲得的消息。

    這個跟隨記者叫焦雄評,她與侯賠錢是好朋友。後世,焦雄評是華語電影著名的製作人,也是著名的媒體人。

    實際上,在公佈前,吳孝祖就知道獲獎了。馬克穆勒通知侯孝莧和劇組一定要去excelsior酒店。

    因為,威尼斯電影節獲獎人員都有這個要求,正常情況下,電影節都是頒獎那天的下午會發訊息給你,主要是怕你跑了。

    當然,是不是金獅獎不一定……但這時候就是人情關係的體現了。

    這種人情在電影界隨處可見。

    所以,吳孝祖才到處py關係,你以為他真的喜歡走後門,走後門一時爽,一直走一直爽。

    各大電影節的電影獲獎從來不是單純的靠質量,要不然那一屆金馬獎也不會出現阮小二在眾多**十分水平之中,憑藉著剛剛及格的演技獲影帝這種操作了。

    用道哥的話來說:你不但侮辱我的人格,你特麼還侮辱我的智商!

    侯孝莧一飛沖天,名揚島內外!

    這時候,灣灣當局急忙出來搶功,紛紛發文來支持侯孝莧和《悲情城市》。

    大有——沒有新聞局,就沒有侯孝莧的架勢!

    實際上,這部電影能夠立項,與他們關係肯定有,但真特麼不大,立項、投資、製作、發行、推動電影節都是壹零貳肆一手操作。

    《悲情城市》講述的‘二二八’事件對於此時的藍營政府來說相當醜陋……這件事不但激化了本省人與外省人之間的矛盾,其實在此之前‘學運’中本省人與外省人已經開始有融合的跡象了。

    這也給後來美麗島事件提供了佐證,甚至延續出了藍綠之間的鬥爭。

    當然,後邊發展有各自的因果,並不能完全推到這個事件上。但是,二二八事件確實是島內特別敏感的事情。

    灣灣媒體集體**,各種吹捧文章層出不窮。前世,灣灣當局的新聞局大力支持‘作者電影’,使得楊德倡、李胺、蔡鳴亮等人紛紛嶄露頭角——然後給灣灣電影走上一條文藝自嗨的不歸路!

    這種情況,在這一世估計會隨著《悲情城市》上映之後持續加深。

    灣灣報紙史無前例地全都把《悲情城市》放在了頭版頭條!

    這個待遇真的是創歷史。

    《悲情城市》獲獎對於灣灣整個社會形態來看,無異於一劑強心針,已經超越了電影文化本身的影響,變成了一場關乎民族自尊心和帶有政治權利意味的外交式的勝利……

    提一句題外話,這個時候的灣灣當局也好,知識分子及底層民眾也好,對於“統一”和“中國”概念格外明確,非常關心兩岸關係,這才有了臺商北上投資。

    隨著兩屆牲口執政之後,每一個政客都在喊“愛灣灣”的口號,因此在他們心目中深深根植了本土文化的魔咒,所有貼上“灣灣”標籤的東西肯定是受民眾青睞的,所以內地票房大賣的電影在這裡經常折戟,甚至金馬獎變成藏汙納垢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