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一盤菇涼 作品

第六百零九章 一個小人物的誕生

    腿是好腿,保不保得住不一定。

    對方拍攝的《阿飛正傳》又雙叒叕暫停拍攝了,王佳衛估計是看了吳孝祖的報道,覺得“藝術高於一切”。

    對於這種徒兒,吳孝祖都不敢聯繫。

    尤其是在他研究富藝與永勝等江湖背景身後的電影公司的時刻,不敢露出一點馬腳。

    他敢肯定,《阿飛正傳》一定比前世更精美。

    回港幾日,哥哥都無閒飲茶就能看出來,他距離被王佳衛逼瘋就差一步了。

    上一世是拍攝《春光乍洩》時候才出現的情況。

    “還算順利。這些天一直在給星仔講戲,他對於無厘頭的非常有悟性。”

    劉振偉一邊走,一邊笑著指了指不遠處蹲在角落裡,寂寥的身影,“最近這段時間,阿星一直在研究你給他的角色分析和理論基礎。時常能夠看到他在現場自言自語。”

    不瘋魔不成活。

    喜劇源自對荒誕與錯位的展示,而造成荒誕和錯位的往往是悲劇。

    這裡的“悲劇”和慘劇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喜劇”也絕不是鬧劇。

    這才是所謂的喜劇的內核是悲劇的解讀!更多時候,喜劇往往會升華成悲劇內核的表現方式。

    周星星電影中,大多數喜劇都圍繞一個人身份和追求的錯位展開,落差與錯位的一種鏡頭化的對比,採取戲劇加工,這種錯位往往源自於兒時或青春一個又一個的悲劇。(也可能是其他元素,所以我一直認為喜劇內核是悲劇是一個偽命題。應該這樣說,喜劇往往會有一個比較悲劇的內核存在。)

    周星星的電影,你最開始笑,過一會會令你懷疑這份荒誕的真實從而大笑,再引你探求這份錯位和荒誕背後的故事和回味,笑中似是而非。

    他從來沒有教育。

    所以,當謎底揭開,飛濺起無數心酸無奈迷茫無助,最後再收起這滴眼淚,或心如止水,或繼續笑著在悲劇中掙扎,或者心大的並沒有察覺。

    創作者可以有這樣的心,但他只需要把這份心藏在表現之內。

    反之最大的典型就是鄧朝~他那就是純粹的鬧劇和矯揉造作。還不如王京呢~

    華語喜劇電影中,做得最好的可能就是《喜劇之王》和《大話西遊》了。

    自然的讓你笑,自然的讓你哭,自然的讓你感同身受,自然的讓你無可奈何。

    所有強行煽情都不過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了。喜劇不是複製,而是創新和深加工。

    所以後世開心麻花想要刻錄複製喜劇效果的時候,那幾部所謂喜劇,實際上真的就是在騙票錢~用力撓觀眾癢癢,你不笑就給你按在地上強行摩擦……

    這與騙泡實際上大同小異。

    ……

    角落裡。

    鏡子前。

    挑眉睜眼咧嘴露出牙笑,一遍兩遍三遍四遍……周星星感覺臉很僵,神經好像都停滯了一般。

    眼神和表情都很空洞,特別像死了親爹卻偏偏裝硬漢的李飛……那部戲感覺導演就是黃鯨魚的高端黑,配角吊打就算了……一個小龍套都逆襲他。

    所有演員都是從小鮮肉走過來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天賦真的很重要。很多人真的是不適合演戲。

    最起碼你對不起那份工錢。

    張譯說得好:並不是所有人都叫做演員!

    你特麼連所謂的表演都不知道,連角色都不知道,腆著臉叫演員,你虧心嘛?當然不會虧心,因為他們如果考慮這些,也就不會腆著臉叫了……

    也並不是每個老了的明星就有資格叫做老戲骨。戲骨,這是多大的褒獎?一部戲頂樑柱!

    就和老師這稱呼一樣,後世也爛大街了。

    此時的周星星正在經歷著演戲生涯最大的障礙和困惑。

    對於體驗派來說,這種轉變很難!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我本港島電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