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一盤菇涼 作品

第467章 拍戲正當時,錄像始鋪貨

    ps:求推薦票,求月票!

    大嶼山,大澳鎮。

    滑軌上,大胸弟屁股坐在全尺寸攝像機軌道車的小鞍座上,肉把小座椅給包的嚴嚴實實。身上套著大衣,難掩雙燈之雄偉,真·橫看成嶺側成峰,兩個吊燈顫巍巍。

    眼睛聚精會神的盯著液壓雲臺上的攝像機,手上緩慢的推拉控制著鏡頭,時不時的轉動機身。旁邊還跟著一位跟焦師,他需要不斷對靠近的主體進行跟焦定準。

    旁邊,葉瑋信領著兩個場工滿頭大汗的勻速推著板車。

    推滑軌是個挺考驗體力的工作,劇組中,攝影組的場工最容易被罵就是在推軌道的時候,每個攝像師都有著自己的節奏,推拉卡頓都各不相同。

    這也是為何一般劇組選攝像指導,攝像師都自帶幾個助理的緣故。

    膠片攝像機的笨重,註定了攝像師是個特別吃“活”的技術工種。不像後世,相機下邊按個雲臺小滑軌,都照樣可以拍攝出大片水準。

    攝像師門檻在不斷變低。但好的攝像師卻變得鳳毛麟角。一個攝像師如果沒有創造性,那就真的與鹹魚沒什麼區別!

    80年代,港島劇組用軌道和搖臂都不多,龍叔在《警察故事》劇組拍攝的時候,還借用吊車平臺來進行拍攝呢。自然也沒有電控軌道車、搖臂軌道車,只能靠人力。

    電影成為工業的那一天就伴隨著軌道車的應用,如今在好萊塢,軌道車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透過拍攝人員的功底,可以很好拍出空間感十足的優質畫面。

    這個時間段的《007》、《奪寶奇兵》、《虎膽龍威》都有用上了電控軌道車。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港片與好萊塢電影的工業差距。這不是某一個人的努力可以抹平。

    無關努力,只關國力。

    《旺角卡門》中原本並沒有這麼多需要軌道車的戲,畢竟劉偉鏹、敖志君業內兩位手搖大神在這裡。不過……誰讓戲霸吳孝祖是監製兼男主角呢。

    《賭·神1:即刻開戰》裡涉及大量商業元素,手搖攝像對這種大製作就是個笑話。

    去了一趟北美。

    哪怕是沒有進入好萊塢,但僱傭的專業拍攝隊伍依舊讓吳孝祖茅塞頓開。吳孝祖心裡,這部《賭·神》將有機會成為1024火車頭電影公司的《鋼鐵俠1》。雖然工業特效方面不可能與好萊塢比肩,但動作場面上可是港片的強項。

    手持拍攝上,更適合個人風格的展現,更靈活多變,天馬行空。比如被最新一期《電影雙週刊》評為80年代最偉大十部華語作品的《一個字頭的誕生》,以及這個年代藍紅基調的巔峰水準《嫌疑人》,都是手持攝像。

    但對於一部商業鉅作,搖臂滑軌車、全尺寸攝像滑軌絕對是不可或缺的構成。吳孝祖也借用《旺角卡門》稍微做一些實驗。

    這就像姜汶用《尋槍》來實驗自己的想法一樣。最後那一笑,太特麼姜汶了!

    吳孝祖是一個商人,卻也是一個導演。

    前一世斯皮爾伯格鏡頭前是導演,鏡頭後是徹頭徹尾的商人。

    作為導演,斯皮爾伯格拍攝了《辛德拉的名單》,而為此,他不得不與環球妥協,這才有了他執導的《侏羅紀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