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一盤菇涼 作品

第六十三章 行業大咖

    “泰哥你放心,你老人家就好比盧俊義,就算上山也是第二把交椅。”一旁的肥成殷勤的給倒滿酒,獻媚道,“泰哥,你看你拍戲的時候,能不能讓我在你身邊學一學……”

    肥成扭捏的搓搓手,“阿……強哥講你是我們這行業的大拿,也是我祖師爺,我覺得你這個當祖師的應該多傳我兩手——”

    “咳咳…”

    黃月泰被酒嗆得乾咳,目光掃到旁邊一臉無奈的劉瑋鏹臉上,不禁一笑,“好啊,你喜歡跟在我身邊學,那就學好了。有哪裡不懂就問阿強。”

    “謝謝祖師爺!謝謝強哥!”肥成恬不知恥的就混進了人家的隊伍中。

    這讓旁邊的劉瑋鏹差點尿崩。一個沒注意,自己竟然多了一個便宜肥徒弟?

    ……

    《一個字頭的誕生》這部戲,個人風格太強烈。吳孝祖總不會癲到如韋家揮一樣任性把一部這樣好題材的電影生生拍成了實驗作品吧?

    韋家揮這個貨講故事就牛叉到極點,但當導演就真的喜歡出格。不否認《一個字頭的誕生》這部電影的絕妙。

    結構、主題與內涵立意上講,把同類型電影相比,不管是87年開創之作《機遇之歌》,還是此中名氣最足的《羅拉別哭,站起來擼》,《一個字頭的誕生》都秒殺他們。

    但這部電影的缺點同樣明顯:

    渣畫質音效、搖晃到吐的畫面,打鬥時倒置的鏡頭……一連串的缺點能舉出來。可是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它註定有一點的光芒足夠遮蓋住這些缺憾。

    好故事才是電影的基礎。

    韋家揮這個人邪氣的很,碰到思想意識流牛叉哄哄的潘恆升,兩人生生把一部好故事,掰彎了,撅折了,揉碎了放入很多強烈風格來隱晦傳達這個故事。

    這就造成,讀懂的人,對它愛不釋手。不喜歡的人,直接掄膀子罵街。

    吳孝祖不是韋家揮,沒必要去拷貝他的拍法。

    註定這是一部吳孝祖風格的《一個字頭的誕生》。哪怕就是賣噱頭,在1986年,也足以頂死新浪潮那群人。

    看著蔫蔫的啃著豬蹄,輕抿小酒,吃的很香的黃月泰,吳孝祖嘴角一翹。

    黃月泰的電影風格是什麼?可能很多電影人都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因為他本身的攝影風格就不拘一格,不顯於行。

    導演要什麼,他就給你什麼,千變萬化,且每一種都不弱於人。

    這確實是一尊大神!

    有這位電影行的大咖出手,吳孝祖信心足了不少。

    祖孫三代什麼的最有愛了。只缺了劉瑋鏹的師傅敖志軍,師公都有了,師傅還會遠嗎?

    後世各個導演都有自己的御用攝像師。

    墨鏡王御用攝像杜可風;杜琪鋒愛將鄭兆強;徐可麾下蔡崇輝、黃中標;陳木勝深愛的潘耀明等等。

    這都是一步一步磨合下來的緣分,可遇不可求。導演選攝影師,同樣,攝影師也擇導演。

    日後,一提起吳孝祖的御用攝影師,祖孫三代侍奉左右,嘶,這感覺,美!

    渾然不覺自己的大胸弟也混進了攝影師的隊伍中。

    吳孝祖感覺自己走起路來都帶風——

    ps:求推薦票!求推薦票!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我本港島電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