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一盤菇涼 作品

第1070章 漫改作品的前景,讓傳統走向流行(下)

    你們想一想,能做到這一點的音樂人有幾位?哪一位不是公認的大師。

    這是讓傳統走向流行,走向年輕人,走向未來。

    他憑藉一己之力把歷史黃昏中漸漸衰憊的傳統民樂撈出來,包裝成讓年輕人喜歡的流行元素,這一點就功德無量。

    對於我們所有學習民樂的音樂人而言,不易於一次革新和啟發,不亞於再造之恩。”

    瞬間。

    臺上謙謙形象的吳導在許多民樂專業的學生眼裡倍感高大。

    原來,你是這樣的地下之王?!!!

    傳統走向流行!

    雅俗共賞!

    民樂的大救星?

    舞臺上,吳孝祖笑容謙恭的笑著接受採訪,並且號召臺下的觀眾多多支持。

    與此同時,攥著話筒的手心裡握著嚴正花和黎小恣分別給的紙條。

    “謝謝大家支持她們的新戲,可能還很稚嫩,但是也足以看出她們的努力。我作為她們的長輩,感謝大家的支持。”

    吳孝祖微微欠身,繼續道:“有人問我為何監製這樣一部電影?首先,這部戲其實確實是送給所有少女twice粉絲的禮物,同時,我也希望通過這樣的電影,讓年輕人看到我們傳統民樂的魅力。

    這部戲匯聚了多個地區的民樂器,我們既要做到發展,也要做到包容。事實證明,傳統並不意味著守舊和過時,我也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能通過這樣的電影和音樂,喜歡上這部戲。”

    不管說吳孝祖是不是再割韭菜,最起碼在90年代初號召起這樣一波‘民族風’和‘國風’。儘管也有東瀛民樂器和高麗的民樂器,但總體來說還是‘國風’風格。

    吳孝祖對於民樂的發展還是蠻樂見其成。

    在港島這個地方,學習民樂,在一定程度上自然也要學習歷史。

    民樂與歷史是分割不開的內容。

    尊重歷史,才能真正做到不王祖宗。

    在一定程度上,這也算是對港島教育事業的一個普通。只要100個年輕人中有一個受到《閃光少女》的影響,這都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不是嚒?

    臺下,許多人忍不住站起身,眼含淚花鼓掌。

    吳孝祖看到這一幕,瞄了一眼臺下微笑的蔣志強。

    氣氛組太到位了,你以後不幹‘我是歌手’總製片都屈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