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蜀蜀 作品

第三百六十四章冒頓:中原有句古話叫貪多嚼不爛

  此時,太陽高照,扶蘇抬手遮額,看著高高立起的爐子,不由嘆了口氣:“真不容易啊,原本以為幾天就可以建好的,沒想到弄了十幾天!”

  “長公子,這個大罈子真能煉出你說的鋼材來?”

  蒙恬是三十萬大軍的統帥,從小博覽群書,也算見多識廣,但是他從來沒有見過,眼前這個像罈子一般的怪東西。

  而且,不管是朝廷煉青銅,還是鍊鐵,都沒有像扶蘇這樣的煉法,語氣中自然帶著幾分質疑。

  說來也奇怪,蒙恬雖然對扶蘇不爭氣,感到十分沮喪,但扶蘇折騰鋼材,他卻鼎力支持,甚至比扶蘇還期待鋼材的成功。

  或許,這與他本身喜歡鑽研工事有關。

  畢竟毛筆和古箏,都是他改良的。

  “能不能煉出來,到時候就知道了。”

  扶蘇笑著朝蒙恬賣了個關子。

  對於趙昊的本事,他是‘無腦’信任的。

  高爐建好,剩下的就是弄鑄造的模具。

  這個交給軍中的那些工匠就可以了。

  不過,對於他們提出的用泥範鑄造,扶蘇沒有同意。

  卻聽一名資歷最深的工匠道;“長公子為何不同意泥範鑄造法,這是當今最好的鑄造法,只有咱們這些軍中匠人才能做出來,一般民間匠人可沒有這手藝!”

  “泥範鑄造法雖好,但還滿足不了我的要求!”

  扶蘇笑著搖了搖頭。

  這泥範鑄造法,在商朝時期就已經盛行,到商朝中期發展到頂峰,後來被各國軍器所壟斷。

  到秦國統一六國,民間幾乎找不到泥範鑄造法的工匠。

  或許是扶蘇在鍊鋼一途的執著,以及神奇得不能再神奇的趙昊,鼎力支持的緣故,蒙恬並沒有去猜測,直接問道:“那長公子有何良策?”

  “我有一種新的鑄模法,名為砂型鑄造法!”

  扶蘇笑著答道。

  砂型鑄造法是近代工業鑄造的基本工藝,由於砂型鑄造所用的造型材料價廉易得,鑄型簡便,對鑄件的單件生產,成批生產和大量生產,均能適應,因此被長期使用。

  趙昊為扶蘇提供了完整的工藝流程,扶蘇自然不會另闢蹊徑,無腦運用就可以了。

  眼見扶蘇自信滿滿,蒙恬本打算再問兩句,最終硬生生的閉上了嘴,然後點頭答應下來。

  接著,扶蘇將核心工匠叫到密室,詳細的講解了砂型鑄造法的關鍵。

  比如砂子的篩選,黏土和水的比列,以及如何制模等等,事無鉅細。

  眾工匠聽完後,不由茅塞頓開,連忙朝扶蘇拱手:“長公子放心,這辦法和泥範鑄造法差不多,也就是用材的比例不一樣;

  等我們實際操作幾遍,多琢磨琢磨,保證將這個砂型鑄磨給弄出來!”

  “好!那就勞煩諸位了!”

  扶蘇笑著點了點頭。

  幾天之後,鑄模果然被製作出來了,跟扶蘇要求的標準化一模一樣。

  但是,鑄模沒有扶蘇要求的一根鐵軌十米長。

  因為工匠們想盡辦法,也沒有製作成功一次,後來蒙恬建議降低鐵軌的長度,改用五米,工匠們輕而易舉的就製作成功了。

  等一切準備就緒,扶蘇喜笑顏開的招呼蒙恬;“蒙將軍,可以開始了!”

  “好!”

  蒙恬也笑著應了一聲,大手一揮:“開始!”

  很快,高爐旁邊的工匠就運作了起來。

  .......

  與此同時,燕然山下流淌著一條川流不息的河流。

  此河流名為匈奴河,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孕育了匈奴這個種族,成為匈奴的母親河。

  在燕然山的一處背風口後面,一頂頂白色帳篷,將一座巨大的金色帳篷,圍攏在中間,粗略看去,一眼望不到盡頭,足有數萬頂帳篷。

  整個營地,一面巨大的金色狼旗最為亮眼,也最威風凜凜。

  此時,金色帳篷內,瀰漫著風乾牛糞燃燒的異味。

  雖然味道有些難聞,但裡面的人似乎渾然不覺,坐在一個咕嚕嚕冒著熱氣的陶盆四周,一邊品嚐羊肉,一邊激烈交談。

  “大單于,東胡王那老東西又派人來催我們了,這次要的牛羊馬匹,比上次翻了一倍,簡直欺人太甚!”

  “是啊,如今雖然才五月,但大漠的五月可不比中原,等六七月一過,天氣寒冷得猶如冬季,還有漫長的雪季需要渡過,沒有這些牛羊馬匹,我們該怎麼過活啊!”

  說話的兩人,分別是匈奴的左右賢王。

  他們控制著匈奴大部分草原,也就是牛羊馬匹最多的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