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塘鴉影 作品

第二千一百一十九章 世界形勢

  從西征到現在,劉封對西域的地形大體有了掌握,漢代的西域都護府是以天山以南、崑崙以北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周圍的區域為主,而天山北麓的大部分地區還沒有納入都護府管轄範圍之內。

  天山北部的烏孫、堅昆、匈奴、丁零等佔領了新疆以北的草原區域,北匈奴在陰差陽錯之下被劉封收服,北部正被逐漸西遷的丁零人侵入,這讓部分匈奴殘留的旁支部落生存愈發艱難,從前幾年堅昆請黃承彥的後代回去當君王就可以看出來。

  從後世更為立體全面的眼光來看西域的地形,喜馬拉雅山脈、帕米爾高原和塔克拉瑪干沙漠這三大天險,是中原的屏障,也極大地阻隔了東西文明的交流碰撞。

  尤其是帕米爾高原,從西向東的征服行動到今天的歷史上都沒有成功的先例,班超曾以兩千多士兵擊敗貴霜七萬大軍,就是有力地藉助了地形優勢。

  從南部的喜馬拉雅山到西部的帕米爾高原,乃至西域境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直到近代都幾乎沒有軍隊能成功跨越,更不要說在漢代的冷兵器時代。

  任何成規模的大軍經過這些天險已屬不易,再加上糧草輜重跟不上,再強大的軍隊通過之後也很難再擁有戰鬥力,更何況他們面對的對手同樣強大。

  如同猛虎相爭,一隻千里跋涉筋疲力盡,一隻正在領地上虎視眈眈,結局可想而知。

  天山、帕米爾高原和崑崙山彷彿巨人的臂彎一樣,把西域諸國保護其中,只有東面的玉門關和河西走廊成為唯一的出口,這個口袋狀的地形中,大漢朝廷始終牢牢抓著口袋的繩子,掌控著這些國家的命脈。

  天山以南的盆地區域三面群山環繞,天山阻擋了匈奴的鐵騎的肆意踐踏,保護了這一片區域,也讓絲綢之路發展極為繁盛,在沙漠兩邊形成了南北兩條商線,數百年來商隊不絕,駝鈴迴響。

  隨著商隊同時流動著的,還有無數中原文明的符號,讓這裡的西域百姓有了更多的親切感和歸屬感,這正是文化建構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