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八百五十章 陳十一

    陳靈均心中起念,只是剛要說點什麼,比如一想到要如何跟賈老哥吹牛皮,就開始頭暈目眩,試了幾次都是如此,陳靈均晃了晃腦袋,乾脆不去想了,一五一十說道:“我那修道之地,是黃庭國御江。”

    老夫子哦了一聲,“黃庭經啊,那可是一部道教的大經。聽說誦讀此經,能夠煉心性,得道之士,久而久之,萬神隨身。術法萬千,細究起來,其實都是相似道路,比如修道之人的存思之法,就是往心田裡種稻谷,練氣士煉氣,就是耕耘,每一次破境,就是一年裡的一場春種秋收。純粹武夫的十境第一層,氣盛之妙,也是差不多的路數,氣吞山河,化為己用,眼見為實,繼而返虛,歸攏一身,變成自己的地盤。”

    “所以道門推崇虛己,儒家說君子不器,佛家說空,諸相非相。”

    聽著這些腦瓜子疼的言語,青衣小童的額頭髮絲,因為滿頭汗水,變得一綹綹,十分滑稽,實在是越想越後怕啊。

    陳靈均攤開手,滿是汗水,皺著臉可憐巴巴道:“至聖先師,我這會兒緊張得很,你老人家說啥記不住啊,能不能等我老爺回家了,與他說去,我老爺記性好,喜歡學東西,學啥都快,與他說,他肯定都懂,還能舉一反三。”

    老夫子不置可否,笑了笑,換了個話題,“你家老爺的那位先生,也就是文聖老秀才,關於‘御’這個字,是不是曾經說過些學問?”

    陳靈均一臉呆滯茫然。

    文聖老爺是我家老爺的先生,又不是我景清大爺的先生,至聖先師你這樣神出鬼沒的考校,就有點不講究了啊,真心不合江湖規矩。

    算了,至聖先師也不是混江湖的。

    唉,要是先生在這兒,不管至聖先師說啥都接得住話吧。難不成以後自己真得多讀幾本書?山上書倒是不少,老廚子那邊,嘿嘿……

    嘿個屁的嘿,至聖先師就在旁邊站著呢,找死啊,陳靈均直接甩了自己一耳光,他孃的出手重了,一個氣沉丹田,繃著臉。

    老夫子笑道:“不用這麼拘謹,食色性也。”

    “一個人的諸多欲望,本性使然,這當然會讓人犯很多的錯,但是我們的每次知錯、認錯和改錯,就是為這個世道腳下添磚,為逆旅屋舍高處加瓦。其實是好事啊。如道祖所言,連他都是人間一過客,是句大實話嘛,但是人人都可以為後世人走得更順當些,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能利人又可利己,何樂不為。當然了,如果偏有人,只追求自己心中的純粹自由,亦是一種無可厚非的自由。”

    老夫子笑著給出答案:“是那《大略篇》裡邊說天子御珽,諸侯御荼,大夫服笏。更早的說法呢,御,祀也。再早一些,也有個老黃曆的說頭,聖人流徙四凶,散落天地,以御螭魅。”

    至聖先師拍了拍青衣小童的腦袋,笑道:“青蛇在匣。”

    到了泥瓶巷那邊,依舊是陳靈均帶路,先幫著介紹那個修繕過的曹氏祖宅,然後走向陳平安和宋集薪相毗鄰的兩處宅子,老夫子緩緩而行,稍稍繞路,停下腳步,看了眼腳下一處,是昔年窯工埋藏胭脂盒的地方。

    水神燒火。

    青童天君也確實是難為人了。

    這尊雨師,在遠古天庭,是水部第二高位神靈,僅次於水神李柳。

    被藥鋪楊老頭抹去了“散道”的所有痕跡,而且這場散道,極有分寸,不是那種一股腦兒丟給陳平安,而更像是在泥瓶巷少年的心田,種下了一粒種子,漸漸花開。

    舊天庭的遠古神靈,並無後世眼中的男女之分。如果一定要給出個相對確切的定義,就是道祖提出的大道所化、陰陽之別。

    大雨中,消瘦少年,在這條巷子裡堵住了一個衣衫華麗的同齡人,掐住對方的脖子。

    草鞋少年曾經釣起一條小泥鰍,隨便轉贈給小鼻涕蟲,被後者養在水缸裡。

    當然還有窯工漢子的埋藏胭脂盒在此。

    宋集薪蹲在牆頭上看熱鬧,陳平安出聲救下了劉羨陽。

    一起遠遊大隋書院的途中,朝夕相處之後,李槐內心深處,獨獨對陳平安最親近,最認可。

    無數類似的“小事”,隱藏著極其隱晦、深遠的人心流轉,神性轉化。

    不單單是陳平安的默默獲得,也有陳平安自身神性的流失,這才是楊老頭那份手筆的厲害之處。

    每一次肯定他人,陳平安就會失去一份神性,但是每一次自我否定後的某種肯定,就又能悄悄吃掉一部分積攢在身的神性。

    況且李寶瓶的赤子之心,所有天馬行空的想法和念頭,某些程度上亦是一種“歸一”,馬苦玄的那種肆意妄為,何嘗不是一種純粹。李槐的洪福齊天,林守一近乎天生熟稔的“守一”之法,劉羨陽的天賦異稟,學什麼都極快,擁有遠超常人的得心應手之境地,宋集薪以龍氣作為修道之起始,稚圭有望脫胎換骨,在恢復真龍姿態之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桃葉巷謝靈的“接納、吞食、消化”道法一脈作為登天之路,火神阮秀和水神李柳的以至高神性俯瞰人間、不斷聚攏稀碎人性……

    小鎮所有年輕一輩,各自互為障眼法。

    這一場無聲無息的天道爭渡,原本人人都有希望成為那個一。

    老夫子抬起胳膊,在自己頭上虛手一握。

    頭頂三尺有神明。

    遠古神靈造就人族,掬水為本,所掬之水,來自光陰長河,此後才是撮土為形,人類隨之有了最粗糙的形神。

    先前道祖與陳靈均閒聊,隨便提及了山水相依一事。說來說去,其實說的就是人之大道根本。浩然山河是如此,人更是。

    所以崔東山曾經說過,三教祖師,唯獨在大道親水一事上,和和氣氣,從無爭吵。

    火煉為術,煉化之物,正是神靈饋贈給人族的一部分粹然神性,此為火鍊金之道。

    所以大地之上,既先天擁有神性、又同時欠缺完整神性的人類,才會有七情六慾,有種種複雜心性。

    修道之士所謂的塑造“金枝玉葉”,即是以天地靈氣為枝葉,此為木。

    這就是最早的天地五行。

    而適宜有靈眾人修行證道的天地靈氣,到底從何而來?就是眾多神靈屍骸消散後未曾徹底融入光陰長河的天道餘韻。

    這就決定了為何人族才是世間得天獨厚的萬靈之首,為何妖族想要修行登高,就一定要拋棄先天體魄堅韌的優勢,必須煉出個人形。

    當初三教祖師與楊老頭是有過一場約定的,只要後者遵守誓約,三教祖師的眼光就不會打量此地。

    只是儒釋道兵三教一家,歷代聖人,會負責盯著這邊的飛昇臺和鎮劍樓,看了那麼多年,臨了臨了,還是著了道。

    而且楊老頭事實上到最後也不曾違約。

    老夫子笑了笑,也對,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不過最根本的緣由,還是青童天君的最終選擇,太過巧妙了,障眼法實在太多。最關鍵的,還是楊老頭並非一開始就選擇了陳平安,而是不斷押注,一點一點增添籌碼,這類行徑,在楊老頭萬年畫地為牢的生涯當中,太不起眼了,小鎮年輕一輩,宋集薪、趙繇、顧璨這些孩子,當年哪個身上,沒有得到一份甚至是數份、拐彎抹角的饋贈?在陳平安身上,楊老頭的押注,反而十分“吝嗇”,好像只在數次不易察覺的關鍵節點,才稍稍添油,一盞燈火,始終風雨飄搖,不滅而已。

    比如讓一個五歲大的孩子,必須上山採藥才能從藥鋪換錢,再買藥回家,才能煮藥。

    “雷打不動的等價交換”,這個道理,多少成年人,多少的山上修道之人,可能活了一輩子都不曾懂。

    又比如陳平安年幼時的那場“過河”,需要有人拉扯一把,孩子才不至於跳入洪水中,楊老頭才現身。

    老夫子看了眼小巷盡頭,眯眼望去,好嘛,果不其然,當年孩子在巷中徘徊不去,從黃昏走到夜幕,終於被孩子等到了有人開門,是那個婦人自身的善心使然,更是楊老頭的有意牽引……不對,不是青童天君!老夫子一步跨出,側身靠牆而立,一手負後,一手雙指併攏,輕輕捻住那根虛線。

    是藥師佛轉世的姚老頭?

    “人性是神靈給予人類的一座牢籠。”

    “自由是一種懲罰。”

    佛家說自性,講究即心即佛,就是希望人能夠以大毅力、大開悟和大悲憫,在那條原本通往完整粹然神性的山巔處,稍稍改變軌跡,走出一條嶄新道路。

    老夫子轉過頭,就像巷子裡站著一個飢腸轆轆的孩子,身材瘦小,面黃肌瘦,先聽見了開門聲,孩子好像猶然不敢相信,小跑幾步,又停下腳步,再看到那片昏黃的光亮,驀然從大門往巷子裡湧出,眨了眨眼睛,最終怔怔看著那個開了門的婦人。

    絕望裡的希望,

    往往如此,最早到來的時候,不是欣喜,而是不敢相信。

    孩子當時的眼睛裡,逐漸煥發出來的光彩,明亮得就像一雙眼眸,擁有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