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 作品

第一零二六章 不白乾

“那是。我們的先祖世居羅邑山中,以伐山通道為業。三國時期,南中叛亂,蜀漢丞相諸葛亮親自率兵平叛,正是我們羅羅人為其披荊斬棘,開路架橋,才有了著名的‘七擒孟獲’。”一身大明五品官服的老畢摩,便得意洋洋道:“修路我們是專業的。”

“好,太好了。”朱楨便高興的對水東水西的眾首領道:“眼下朝廷有海量的路要修,你們這門祖傳的手藝,可不能浪費了!”

說著他提議道:“等修完了到普定堡的路,你們不如成立個築路集團,到雲南境內修路去吧!”

“就算當時勉強修成了,第二年開春一翻漿,也變成爛泥路,直接廢球。”火布慕魁一臉驕傲道:“只有我們羅羅人修起路來又快又好。多了不說,修完之後十年不用翻新!”

“那就更得把築路集團搞起來了,放這麼好的手藝不用,不是捧著金飯碗要飯嗎?”朱楨提高聲調道。

“路面上又長不出糧食來,我們都是自帶乾糧修路,這樣短時間還行。時間一長不得活活餓死?”阿莽慕魁悶聲道。

眾慕魁也紛紛附和。

“給本王幹活,路面上就是能長出糧食來。不光是糧食,還能長出銅錢來!”朱楨卻颯然笑道:“你們是最早協助朝廷收復雲南的,又有朝廷急缺的手藝,本王怎麼可能虧待你們呢?”

“修路太苦……”

“家裡還有地呢,男丁離不開……”首領們便紛紛訴說起困難來。

“這樣吧,伱們修完到普定堡的之後,每多修一里路,本王付給你們一百石糧食,如何?”卻聽朱楨緩緩道。

“好哎!”眾首領立刻笑逐顏開。

他們都對修路的成本心知肚明。山道肯定費時費力,平路自然好修一些,平均下來,修一里路大概需要兩千個工。

因為族人都是他們的奴隸,所以只需要管飯就行。就算一人一天三升米,兩千個工只需要六十石糧食就夠了。

王爺給他們一百石,那多出來的四十石就是純利了。貴州多山,土地也不肥沃,水東水西的種植技術已經可以跟漢人媲美了,一畝地都產不了一石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