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爛候 作品

第57章 科舉改革的先兆

東宮之中,基層的屬官將大明的地圖給朱標呈送了上來。文學一二

  每從東宮告老的屬官中找到一名德高望重,還健康存活於世的大儒,朱標就將他鄉里所在在地圖上標示出來。

  除去應天,大明目前有十三省。

  再加上個作為龍興之地的鳳陽陪都,朱標自然是希望能夠找出十四名德高望重的大儒來。

  只可惜翻遍了東宮官員的籍冊。

  朱標也沒找到幾個來自北方的大儒。

  其餘要麼已經故去,要麼就是名氣不足。

  真正夠格的,一名在蜀地,一名在洛陽,根本不足以輻射北方。

  而南方之地,一省三五名大儒都綽綽有餘。

  這可把朱標的計劃打了個稀碎。

  看著這懸殊的差距,朱標都不禁感嘆:“北地學風不盛,更無出名的大儒,這可如何是好?”

  常升湊近一瞧,隨手在北地劃了一道弧線。

  “自宋時以來,天下一貫是北亂南穩,北方學風不如南方昌盛也屬正常。”

  “但,大儒不夠。”

  “姐夫幹嘛不找自己三個兄弟湊一湊呢?”

  朱標看著常升劃過的西安,太原和北平,頓時反應過來,這不正是他三個弟弟,秦王、晉王和燕王的封地嗎?

  他們雖在北地。

  但封地之內的治安肯定比其他地方要好。

  再加之有朝廷的背書,招攬人才的效果說不定還要勝過大儒。

  “況且依我之見。”

  “除了宋師,只怕沒幾個大儒能推舉出朝廷可用之才。”

  “畢竟在他們眼中。”

  “才俊就該如他們這樣,熟讀經史子集,品行端正。”

  “但放到朝廷,他們的作用,只怕還不如之前的東宮官屬呢。”

  聽到常升對這些大儒的評價,朱標一時也不知該怎麼回。

  說他非議大儒?

  但事實不是已經擺在眼前了嗎?

  東宮的這些“年輕才俊”,大半可都是這些告老的大儒推舉進來的。

  “那該怎麼辦?”

  “倘若這些被舉薦的人才千里迢迢趕到應天府,大半再被吏部甄選拒回。”

  “不僅有損這些大儒的名聲。”

  “此後朝廷再想招募人才,恐怕也只能等到科舉重開之日了。”

  常升不假思索的回到。

  “科考科考,當然得考了。”

  “不僅可以避免這些大儒憑自己喜好甄別人選,減少吏部的工作,更能順帶宣揚朝廷對於人才的重視,還能借著考題的設置,倡導朝廷所需的實用之風,為日後的科舉早日儲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