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官家的主意

  而這些銅錢是要花的,花完之後越來越多的人要使用紙幣來支付,如果拒絕就會生意做不成,使得有一些商家被迫開始學著收受紙幣,並立刻把紙幣拿去交稅。

  於是越來越多的商家接受紙幣,主要用於交稅,平時還是寧可多用銅錢,少用紙幣。

  皇帝趙桓並沒有強行推行紙幣,對那些採用各種手段不接受紙幣的人從不採取任何處罰措施,而是用溫水煮青蛙的法方法來推行。

  因為宋朝的稅涉及方方面面,不僅是經商的人要交稅,普通百姓同樣也要交稅,交稅就只能用紙幣,連銅錢都不收,於是只好用銅錢去金行兌換用來交稅。

  而兌換的銅錢按照朝廷的要求,商業金行收上來的銅錢必須要交給銀鈔寺兌換等值的紙幣,不允許把銅錢再拿去放貸或回送到流通領域,否則會遭到重罰,甚至吊銷執照。

  而皇家金行兌換紙幣之後,銅錢當然就直接交給銀鈔寺並做賬務處理就可以了。

  這樣朝廷就成了一隻吞金獸,對於銅錢只進不出,市場上的銅錢包括金銀當然就會越來越少,而百姓又必須使用某種媒介進行交易,沒辦法就只能選擇新的紙幣。

  由此一來,經過了一個月的磨合,很多百姓和商家已經開始學著使用紙幣進行交易了,使用紙幣做買賣和平時的交易在開封市面上越來越多,銅錢的身影也越來越少了。

  與此同時,應天府、大名府、洛陽府以及各路的治所所在地衙門,泉州、秀洲等沿海大的都市所在地衙門都先後開始推行紙幣,用紙幣換之前的交子。

  另外用紙幣發放地方官吏的俸祿和伙食銀,並按照朝廷的要求,所有的納稅全部用紙幣繳納,不接受金銀銅錢,以此強行推行紙幣。

  這項工作在各地推行的效果不大一樣,總的來說在沿海地區受教育程度比較高的四個京師推行都相對比較順利,百姓的反抗也大多是比較溫柔的。

  但是偏遠地區和一些落後地區推行起來難度就比較大了,不僅是商家,連官府的官吏和衙役都拒絕接受紙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