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揚長避短

 趙桓根本沒有給這些臣子任何反駁的機會,一口氣說了出來。

 在他的這兩日狠辣的屠刀之下,這些之前嘴巴沒有把門的文官,尤其是那些諫官、言官們已經乖多了,不敢隨意放炮。

 若是之前,早跳出來引經據典反對提高武將和軍人地位了。

 可是現在,想到亮閃閃的屠刀,和這兩天被皇帝砍下掛在外面示眾的人頭,他們都低頭不語,裝著沒聽見。

 一眾武將則是挺直了腰桿,揚眉吐氣、喜形於色。

 的確是,這個時候國難當頭,不靠軍人難道還靠這些文人手裡的筆桿子嗎?寫文章能把金人罵死,他們有這本事嗎?

 軍人臉上刺字在宋朝之前就普遍存在。

 而宋朝,犯罪後被流放邊塞充軍都要臉上刺字,叫做刺配充軍。比如武松。這些人也被人罵為“賊配軍”。

 而宋朝實行募兵制,大量的軍人是從逃難流民裡招收的,這些人從軍就是混口飯吃。所以臨陣脫逃很常見,為了防止脫逃,往往要在他們臉上刺字,一旦脫逃,很容易發現並抓回來嚴懲。

 此外,其他一些軍人也會被刺字,比如投誠、招安的義軍等有可能叛逃的軍人,是要刺字的。

 例如大將狄青,當年從軍就被刺字。

 宋朝軍人尤其是普通的兵士,社會地位極為低下。城裡的百姓稱呼軍人為“赤佬”,那是因為北宋士兵穿著紅色的軍裝,這種稱呼充滿了蔑視,就知道百姓心目中軍人地位有多低了。

 軍人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完全是靠著錢財的重賞才願意上陣殺敵,這是絕對不行的,要喚起軍人的使命感和榮譽感。

 當然這不是一道聖旨一兩句話就能做到的,要扭轉整個社會對軍人的輕視,提高軍人的地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趙桓並不指望一蹴而就,但藉著自己的強勢,他決定立刻著手提升軍人的地位,要打造一支精銳之師,軍人的地位不提高,那是根本做不到的。

 眼看文官不敢出來反對,趙桓很滿意,這件事他不允許任何人提反對意見。

 趙桓掃了一眼文武百官,說道:

 “諸位已經在城樓上凍了半天,辛苦了,今日早朝到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