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厭白 作品

第一百五十三回:危言聳聽

    求神拜佛,是人類美好夙願的寄託。

    若是官兵可靠,百姓富足,興許需要寄託的人便不那麼多。不過人總是不知足的,總會想要更多的東西,更好的東西。這樣一來起了歪念,拜的便是惡神。可朝廷何嘗不是在努力著?初衷總是好的,一切政策與戰略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穩定二字。只要人們吃飽飯,就不會鬧。若要鬧,那便是無理的訴求。你們吃飽了飯,還要鬧,那朝廷自是有權鎮壓的。但反過來,下面遇到了問題,上頭還是得想辦法解決。有時候解決得晚,反應得慢,又不讓鬧,人們便又興建寺廟,燒香拜佛了。

    不過所有事都是要時間的。人民的訴求得以傳達,朝廷聽到聲音,這要時間。然後便集合了聰明的腦袋們,開始討論,這要時間。一番你來我往,終於討論出個結果,再派人傳遞下去,還要時間。底下的任務雖無時無刻不在緊鑼密鼓地執行著,可要麼短時間內太過多變,時晴時雨,剛接到命令執行下去,上頭又派人來換了一道;要麼說好了等新的消息,然後十天半個月不見一點動靜,資源快速地消耗,卻沒個準話。興許啊,歷朝歷代都是這麼過來的,誰也沒個萬金油使。

    偶人的事,沒被擺上檯面,何況只是個別地方的小打小鬧,還能壓住。但活屍的事,已經令朝廷手忙腳亂。具體執行起來,最重要的是嚴格控制往來於各個城池的人。這還稍算簡單的,可動物卻不好說,尤其是天上飛的鳥雀。再加上許多城池的肉畜向來短缺,都靠長途運輸。在動物身上,這病潛伏的時間比人要久,有些不會馬上發作,就很難辦。於是運輸前,人們還要把家畜們關上一陣。動物活著就要吃糧,糧也要錢,吃的不好又影響肉質。倘若是死了,肉很快會爛掉。疫病很快波及各行各業,誰也不能獨善其身。

    黛巒城正是限制較為嚴格的一處。

    這是黛巒城中一座無人打理的寺廟。說是寺廟,其實座生祠,而且很小,沒有人像,只有牌位。牌位之上,寫的正是凜山海的大名。實際上謝轍他們一開始沒有發現名字,因為前綴太長。據說在不同地方,前綴寫的還不一樣,反正都是褒義的修辭,無關緊要。

    沒人常駐於此,此地卻打理得乾淨,多是香客所為。人少的時候,也有凜霄觀的年輕弟子下來掃掃地。這是自發的,觀裡沒有這個規矩。這些話,是一位年長的香客告訴他們的。香客是個慈眉善目的婦人,她說自己五十年前見過一次凜天師,十年前還見過一次。這些年已足以讓一位中年人步入老年,可每次見到凜天師,他永遠是屬於青年人的面龐。

    這一陣子,生祠實在太熱鬧,門口的石階都能讓人給踏平了。老香客說,黛巒城之前出過兩次亂子,都與活屍有關。最開始,是城內一戶人家都發了瘋,咬了人。但當時運氣好,被咬的幾人都穿著厚厚的衣服,也沒傷到裸露的皮膚,竟逃過一劫。那時候還沒有人知道這正是惡疾爆發的徵兆,直到其他城池傳來消息,人們才感到一陣後怕。怕了沒多久,大家又放鬆了警惕,第二次是剛開春,一位勤快的生意人帶病趕來。他身體好,發病晚,不算趕路的時間,在城內住了一晚,第二天橫死客棧。店家正為該如何處理他而焦頭爛額時,他在床上起了屍,四處襲擊客人。這次店家的運氣也很好,客人中有會武功的,三兩下壓制了這具不安分的屍體。至於那些被咬傷的客人,竟然無一例外在自己家中“安安分分”地死了,沒再搞什麼詐屍的鬧劇。